500億獨角獸破產清算,柔宇科技何故“逆成長”?

在華爲三摺疊刷屏網絡,爆火全國之時,曾經的摺疊屏王者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柔宇科技)卻在法院的公告下結束了自己"遙遙領先"的故事。

巔峰開局換得如今落寞下場,只能說,懂技術的不一定懂市場,企業還是要做自己擅長的事,莫貪大,莫求全。

"摺疊屏"先驅者破產清算

曾經的明星"獨角獸" 企業柔宇科技的故事,被深圳中院一紙公告畫上了句號。

11月19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佈公告,依據管理人對柔宇顯示現有資產及負債的調查結果,可以認定柔宇顯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之規定,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24年11月18日裁定宣告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破產。

該公告是該法院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產清算一案的結局。同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還披露了柔宇科技的兩家全資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的破產裁定公告。

而這一系列公告的發佈,也意味着柔宇科技這個曾經在國內柔性顯示領域的寵兒,徹底走向了破產。

說起柔宇科技,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但是說起來摺疊屏手機,那就繞不過這家公司曾經的輝煌。

2012年,斯坦福電子工程系博士畢業的劉自鴻與兩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魏鵬、樊俊超,在深圳共同創立了柔宇科技。

作爲核心創始人,劉自鴻自帶學霸光環:17歲以撫州高考狀元成績進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畢業後赴美深造,僅26歲就獲得博士學位,據說是該校歷史上拿到博士學位用時最短的華人。

這樣的"學霸基因",也烙刻在了柔宇科技身上。

出道即巔峰

2014年,這個僅成立兩年的公司,官宣創造了打破世界記錄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屏幕。厚度0.01毫米,捲曲半徑1毫米的數據,彼時被人稱爲"黑科技",也確立了柔宇科技在柔性顯示領域的重大突破。

2015年,柔宇科技再次放出大招:宣佈投資百億元,在深圳建設全球首條全柔性屏生產線,計劃以自主研發的技術,挑戰三星、LG等公司市場地位。2018年,柔宇科技宣佈量產全柔性屏,並由劉自鴻親自發布了搭載自產柔性屏的摺疊屏手機柔派1代,成爲國內首款摺疊屏手機。

相信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第一次瞭解到摺疊屏手機。要知道,三星的GalaxyFold,也是在柔派1發佈4個月後才正式推出。從這個角度來看,柔派不僅是國內首款,甚至也是手機行業內摺疊屏的先驅者。

這樣的成績,自然吸引到了資本的關注。IDG資本、深創投、鬆禾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爲柔宇科技大掏腰包。

據柔宇科技自己披露,從2012年5月創立到2021年9月近十年時間,柔宇科技共進行了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超過60億元。2020年,柔宇科技衝刺創業板,彼時柔宇科技估值已到577億元,劉自鴻當年也以145億元的身價,榮登《胡潤百富榜》第376位。

跌下神壇

不過柔宇的高光時刻,也就到此爲止。

在業界讚譽,資本喜愛的背景下,柔宇科技卻走上了一條下行之路。

2019年起,柔宇科技資金鍊出現問題,多家供應商對其提起訴訟。另據柔宇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在2017到2019年間,該公司累計淨虧損達到了31.95億元。

隨着資本的投入,柔宇科技的資金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2021年,網上開始出現柔宇科技員工"討薪"話題。部分自稱內部員工的網友表示,欠薪時間已超過1年。到了2024年3月,部分柔宇離職員工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審查時,就提出要對拖欠工資及期權問題進行清算,涉及金額總計超過1億元。

雖然柔宇對於自己的資金問題一直持否定態度,但是從招股說明書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在招股說明書中,柔宇科技擬募資144.34億元用於柔性前瞻技術研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等,其中僅補充流動資金需求方面,就達到72億元,可見壓力之大。

然而上市的計劃最終因爲未通過審覈而擱淺,此後柔宇科技還考慮赴美上市,結果依舊不理想。由於缺乏"造血"能力,柔宇科技的屏幕,也開始慢慢碎裂。

柔宇科技到底哪裡走錯了?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好奇:一個行業的先驅者,掌握核心技術的技術型企業,資本的寵兒,怎麼會走到如今這個地步?

說起來的話,跟實控人劉自鴻,有着很大的關係。

可以說,劉自鴻是一個懂技術、懂市場需求也懂應用的人,但是唯獨沒有懂什麼叫做商業化。套用某些人的說法:企業技術強是一回事,能把產品賣出去,則是另外一回事。

技術出身的劉自鴻,顯然陷入了技術路線的執着之中。事實上,柔性屏的研發分爲兩條路:一種是固定曲面屏,一種是全柔性屏幕。前者發展已經多年,三星等主要屏幕生產企業都在廣泛使用,屬於經過考驗的穩定技術,也獲得市場認可。

而柔宇科技則走的是技術更新的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柔性顯示屏,這種技術好歸好,但是良率不高。按照柔宇科技公開的良率,全柔性屏投片生產線的投片良率達81.6%,在業內並不算高。良率低意味着生產成本上升,意味着商業應用價值不大,意味着沒有銷售,也意味着沒有回血能力。

數據顯示,2019年,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幕的出貨量,僅5.2萬片,爲柔宇科技產能的六分之一。彼時幾乎沒有大廠批量採購柔宇的屏幕,全柔性屏幕的銷量始終低迷。

市場的認可畢竟需要時間,良率和產量也有信心解決。但是對於柔宇科技這樣的獨角獸企業,在初步問題還沒解決的時候,就快速上馬了投資額100億的生產線顯然有些操之過急。要知道柔宇科技十幾年來融資還沒融來這麼多,把錢都砸在生產線的建設上,哪還有精力和時間去做技術迭代及產品優化呢?

或許在劉自鴻看來,用硬技術支撐企業核心競爭力,再用大投資生產線去壓低成本獲得競爭能力,這是很多科技公司慣用的路線。對於柔宇科技來說,有資本的助力,這樣做並不是問題。既然手機大廠不採購我的屏,那我就自己生產手機,完成閉環形成造血能力。

然而可能正是這一步,徹底讓柔宇科技失去了競爭的能力。

2018年,柔派1上市,除了摺疊屏外,驚豔衆人的還有價格:8999到12999元。

這個價格就算放到現在,也是高端旗艦的節奏,本身受衆羣體就小,更何況是摺疊屏,如今也非手機主流。同時柔宇科技資金都放生產線上了,沒有錢做線下鋪設,沒有錢做線上推廣,被"友商"的線上線下聯動所埋沒,只是分分鐘的事情。

最關鍵的是,手機早進入生態競爭。只靠一個屏幕就想出爆款,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硬件的配合、生態的配合一概沒有,如何去跟其他品牌做競爭?出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來,產能起不來,資金的泥潭只會越來越深。

從後續發展來看,柔宇科技本身也想自救。據媒體報道,自2021年底柔宇科技陷入危機後,劉自鴻一直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儘管部分投資人和管理專家曾建議其退出管理層,專注於技術研發,但劉自鴻始終未作妥協。

曾擔任柔宇科技獨立董事的劉姝威也曾表示,深圳市國資委曾引入一家產業資本,該上市公司要求劉自鴻必須離開管理層。

但是,劉自鴻也並未同意這一要求,直到如今破產的局面。

看到柔宇科技的劉自鴻,讓人不由想起了樂視的賈躍亭。

同樣的出道就是巔峰,同樣想主打技術開疆,同樣因小看了科技創新而敗。

有意思的是,如今劉自鴻也已在美國,跟賈老闆一樣。

也許他也期望能有個孫宏斌般的英雄,來救助一下自己悉心培養的獨角獸。

不過一切都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