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1月北平解放,哪3位國軍高級將領堅決反對?最終的結局如何

一九四七年的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與國民黨軍隊的戰鬥中,從戰略防禦轉爲戰略進攻。一九四八年的九月,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打響,正式拉開了解放軍與國民黨部隊進行戰略決戰的序幕。

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大量國民黨軍隊被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摧毀。三大戰役的勝利爲中國革命取得全國性的勝利,也爲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同志,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1948年12月中旬,解放軍完成了對傅作義部隊的戰略性分割和包圍,將其分別圍困在平、張、新、塘、津五個據點。中國共產黨爲了保全北平這座聞名世界的歷史古城,力求用和平的方式將其解放。通過多方努力,中共與傅作義達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

一、三次談判

北平得以和平解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的周密部署和努力協調才能達成的結果。早在制定平津戰役的戰鬥策略時,爭取傅作義,讓其帶領部隊起義就被確定爲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1948年的下半年,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戰略決戰正式開幕。這時時機已然成熟,在解放軍做好與傅作義部隊戰鬥的相關準備的前提下,中共在政治方面也在對他進行積極爭取。中共中央派出多位潛伏的地下黨員,在與傅作義的日常接觸中,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戰鬥上的壓力和政治上的傾斜,讓傅作義同意與中共進行談判。關於和平解放北平的正式談判,林彪等幾位平津戰役的主要將領與傅作義派出的代表前後共進行了三次。

第一次談判的時間是在1948年12月的中下旬,這時候黃村、豐臺、南口和海淀等地已經被解放軍攻下,北平被包圍的態勢已經基本形成。傅作義在勸說下,派出崔載之作爲代表與中共進行談判。這次談判中,雙方的分歧非常大,算是雙方的一次相互試探,並沒有談出任何結果。

第二次談判的時間是1949年1月的上旬,這次傅作義派出的代表是周北峰。他在張東蓀的陪同下,同林彪等中共將領在薊縣的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進行談判。

這次的談判有了一定的進展,雙方草簽了本次談判的相關會議紀要。同時雙方還在會議紀要中,具體明確了傅作義方答覆的最後期限爲一九四九年的一月十四日。

這個時候的傅作義仍然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想拖延時間,跟中國共產黨討價還價。在談判期間,傅作義方還在北平城內修建了東單和天壇兩處臨時機場,同南京方面來往非常頻繁。

看到傅作義的這些舉動,中共中央軍委讓解放軍發起對天津國民黨軍隊的總攻,並做好攻打北平的準備。1949年1月的下旬,第三次談判開始了。

短短几天時間,平津戰役的局勢有了非常大的改變。1月15日,解放軍將天津的13萬守敵全數殲滅,順利的解放了天津。至此天津、新保安以及張家口戰役全部勝利結束,給北平的和平解放創造了有力的時機。

天津被解放軍攻下後,北平就被包圍得嚴嚴實實的,徹底成爲一座孤城,傅作義部已是甕中之鱉、孤掌難鳴,再難有什麼作爲,傅作義失去了所有用來換取利益的籌碼。第三次談判中,雙方就和平解放北平的相關問題達成一致,並簽訂了《關於北平和平解放問題的協議書》。

二、反對起義的將領

1949年1月21日,傅作義將華北“剿總”的高級將領們召集在一起舉行作戰會議,並在會議上向他們宣佈了起義的決定,同時還公佈了和平改編的具體方案。大部分將領經過一番考慮後都接受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這個決定,他們中有三個將領堅決反對起義。

李文當即拍桌子破口大罵,他認爲起義對黨國不忠不義,是一種惡劣的變節行爲,並表示堅決不會執行起義的命令。石覺和袁樸也緊隨其後,相繼站出來表示反對起義。接着,這三個人拒絕繼續參會,離開了會議現場。

最先站出來強硬反對起義的李文,其勢力在三個將領中是最大的。他不是華北“剿總”的最高指揮官,卻可以控制北平守軍中絕大部分的軍權。在名義上,雖然李文只是第4兵團的司令官,卻可以指揮包括第4和第9兵團在內的中央軍。

石覺作爲第9兵團的司令官,他的勢力在三個反對的將領中是排在第二位的。在建制上,他的第9兵團要比李文的第4兵團多2個軍的兵力。整個第9兵團有將近12萬人,是國民黨在華北戰場上擁有最多的人數,實力也最強大的軍隊。

袁樸的勢力要比李文和石覺的小很多,其實力在三人中是最弱的。李文和石覺在國民黨軍隊中,是兵團司令級別的將領;而袁樸只是一個軍長而已,李文和石覺都是他的上級。不過,他的部隊有兩萬多人,在華北戰場上也可以算是一名有實權的將領。

三、反對的原因

傅作義宣佈起義時,解放戰爭已經處於最高潮階段,建立嶄新的國家是全體人民的期盼,全國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這時候選擇起義,跟人民站在一起是駐守在北平的國民黨軍隊最好的選擇。爲什麼這三人要違背歷史潮流,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呢?

李文、石覺和袁樸反對的原因並不完全是一樣的。第一個出來反對的李文深得蔣介石信任,手握中央軍大權,跟傅作義的出身、立場完全不同,反對他的決定是很正常的。不過,李文反對起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失去自己手裡的權利,而不是因爲對國民政府的忠誠。

石覺隸屬於中央軍派系,是蔣介石的嫡系,對國民政府有着很高的忠誠度。跟李文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對起義不一樣,石覺的反對主要是因爲其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的愚忠。傅作義宣佈起義後,只有他是痛哭着反對的,他的一番發言也動搖了不少年輕將領支持起義的決心。

同樣的,袁樸的第16軍也是出身於中央軍。而且他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性格相當固執。遭遇困境時,他只會跟蠻牛一樣往前衝而不會另尋出路。他認爲無論如何,在戰爭中都絕對不能向對手低頭。況且直屬上級都已經出言反對了,他自然也是跟着反對了。

傅作義早就預料到了有人反對,爲了保證整個起義行動的順利進行,他沒有限制這三人的自由,在他們放棄手中的軍權後,便允許他們離開北平。

結語

歷史的洪流無法阻擋,北平和平解放已是定局。1949年1月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接管城防,宣告了北平和平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爲當時還未解放的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鑑操作的模式,在中國解放軍戰爭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被譽爲“北平模式”。

違逆時代潮流,站在人民對立面的反動派最終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李文、石覺、袁樸三人本可以有機會名垂青史,卻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他們先後敗走臺灣,最終在那裡度過餘生,再也沒有踏上過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