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尺結緣 賴清德收養路克成家人
副總統賴清德感性自述12年前在街頭遇見1只流浪狗,這隻「毛小孩」如何走進他的生命、成爲家人的故事。圖爲今年1月他到新北市瑞芳動物之家擔任志工。(總統府提供)
昨天是國際流浪動物日,副總統賴清德難得披露他養的「毛小孩」,名叫「路克」。他說,12年前他在街頭遇見一隻流浪狗,主動跟在他身後,那時想,如果有緣分:「再走30公尺,你還跟着我,那就一起回家」;「就這樣『路克』走進了我的生活、成爲我的家人」。
每年8月第3個週六爲「國際流浪動物日」,起於1992年國際動物權組織(ISAR),爲提醒人們對流浪動物的關注,呼籲以絕育、認養方式,讓流浪動物們能停止飢寒交迫的生活。
由於愈來愈多人對寵物都有如同家人的情感,因此,若能讓流浪動物離開街頭、走入家庭,其所牽起的生命教育,也會讓社會帶來更多善的循環。因此,昨天國際流浪動物日,賴清德、臺南市長黃偉哲、國民黨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不約而同爲毛小孩發聲。
黃偉哲說,臺南動物之家推出許多認養方式,其中也推廣認養工作犬,而目前臺南動物之家也收容一隻後肢癱瘓的犬隻「小樂」,在獸醫師照顧下十分親人,很愛撒嬌,雖不便行走,但只要打造一臺輪椅依然能出門散步,「很愛撒嬌的小樂肯定能爲認養人帶來歡樂」。
蔣萬安說,自己養過5只毛小孩,「毛小孩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會讓家人在外流浪嗎?」他說臺灣能參考日本新幹線,在捷運推出寵物車廂,出門不必關籠;公部門也可協助推行寵物保險,降低飼主醫療負擔,進而減少棄養。若家中有多餘物資,如毛毯、飼料,也可捐贈動保團體、動物收容所,幫助浪浪有安穩生活。
賴清德感性地說,在臺灣對多數人而言,犬貓是陪伴的夥伴,會親暱的稱呼爲「毛小孩」,「外出奮鬥時,牠們獨自在家中守候;忙碌無暇時,牠們靜靜地看着我們的背影,耐心地等待一段相處時光」。「不論何時,當回過頭呼喚牠們時,就能看見牠們充滿信任與愛的眼神,彷彿在對我們說:『我會一直在這裡,陪在你身邊』。」
賴清德自述,12年前在街頭遇見一隻流浪狗,主動跟在他身後,那時想,如果有緣分:「再走30公尺,你還跟着我,那就一起回家。」就這樣「路克」走進了他的生活、成爲他的家人。
他說,一開始看似是他幫助了一個生命,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是路克成爲家中不可或缺的成員,讓全家更加圓滿。但走出門外,在街頭、田野與收容所,還有好多浪浪,正等待一個進入家庭的機會。
「領養代替購買、終養不棄養,邀請你『浪愛傳遞、浪牠回家』!」賴清德說,想借由與路克相遇的故事,盼大家一起重視流浪動物權益,無論是擔任志工協助清理環境、幫忙中途與接送浪浪,或參與教育推廣、捐款贈物,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幫助,讓流浪動物的生命因爲你的參與,而有找到歸宿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