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半收穫一個IPO 瑞力投資沈富榮“解碼”PE投資之道
《科創板日報》12月20日訊(記者 陳美)2年半時間投出一個A股IPO,預計最後退出收益達3倍……在一級市場進入調整期的當下,這筆投資堪稱“穩健”。
這一“穩健”操作的投資機構,是一家坐落於上海徐彙區的老牌PE——上海瑞力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瑞力投資)。
近日,《科創板日報》記者走進了瑞力投資,發現這是一家低調而務實的PE機構。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專注於新興產業的投資。在“科技驅動、文化引領、產業落地”的過程中,瑞力投資副總裁沈富榮認爲,投資是一件長期主義的事,做決策前一定要有紮實的投研準備。
“我們可以有很多維度去篩選項目,但只有紮實的產業調研,纔是在新興產業中識別出具有持續穩定經營公司,並做出理性判斷的根本。”
捕捉產業調研機會,2年半收穫一個IPO
儘管當前一級市場處於調整期,但從業25年的沈富榮並不悲觀。他認爲,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具備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在科技創新之下中國依然有很多項目可投。
在沈富榮看來,每個時代都有賺錢的行業,任何時候都會有好的項目產生。“在當前,瑞力投資保持謹慎樂觀。”
這種謹慎樂觀,是瑞力投資務實的投資風格,和謀定而後動的投資策略。一方面,在LP端,瑞力投資選擇與產業中有優勢地位的基石投資人進行合作,以創新求變爲出發點,在產業裡深耕;另一方面,在投資上,研究先行。投資出手前瑞力投資都會進行深入的產業、項目研究,確保投資標的處於長坡厚雪,具有長久發展潛力。
“深度”與“廣度”是瑞力投資產業調研的一個細節。沈富榮回憶:投出港迪技術(301633)的團隊只有6人,但每年卻要看500個以上項目。每個項目,投資團隊至少要進行一次線上或線下的溝通交流,從中選出不到30個項目進行立項;投決會後,只剩下10個項目;最後到投資階段,可投的只有6、7個項目。
這樣嚴格的篩選,不僅在“廣度”上全覆蓋,儘可能地將目標公司放在瑞力投資的數據庫裡;在“深度”上,瑞力投資也會通過一次次的溝通、盡調,進行篩選。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近期上市的港迪技術(301633),就是沈富榮主導的科技基金於2022年投下的項目。彼時,經過產業調研後,瑞力投資發現港迪技術所在港機自動化領域,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產業升級領域,前景廣闊。
從產業趨勢上看,隨着全球貿易的增長和港口建設的推進,港機設備需求量大幅增加。特別是老舊設備的更新換代需求,推動了港機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在賽道公司選擇上,瑞力投資看重具有精準定位、智能視覺、多模智能檢測等技術優勢的公司,港迪技術的盾構變頻器在盾構機中的應用表現優異。
盾構機是國家工業建設中的“大國重器”,對變頻器的低速大轉矩控制、多電機高精度同步控制、散熱效率、安裝空間集約化等各項指標均有嚴格的要求。
基於這一清晰的產業調研和投資邏輯,瑞力投資出手了。事實證明,這筆投資非常“精準”。2022年瑞力投資參與股權融資後不久,港迪技術(301633)就開啓了上市之路。近期,這家公司正式登陸創業板,首日上市市值一度超100億元。
發現價值穿越週期,果斷出手商業航天和光伏公司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PE投資被看作是IPO前的臨門一腳。但隨着時代的變化,這種Pre-IPO投資也逐漸被投資機構所“放棄”。
“目前的投資環境和10年前完全不一樣。以前投網紅項目,能上市就意味着成功。但現在這種做法難以複製,資本市場中能上市的企業大大減少,Pre-IPO臨門一腳的投資已逐漸暴露出問題。”在採訪中,沈富榮坦言。
但減少Pre-IPO這一短平快的投資,並不等於不追求投資坪效。在產業調研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有好的賽道、有潛力的公司,瑞力投資就會出手。
商業航天與天合光能的投資,就是瑞力投資發現價值、穿越週期的案例之一。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會議直接引爆了商業航天的投資熱情。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融資事件達102起,投融資金額124.09億元,二者均達201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2021年,瑞力投資就關注到該賽道。當時行業還比較“冷”,進行產業論證之後,發現航天產業作爲重要國家戰略,在國內外技術差距較大的背景下,中國需要大力發展民營航天產業。
看準這一趨勢之後,瑞力投資果斷出手,在2022年投資了藍箭航天和微納星空。對於商業航天,當前不少投資人表示,該行業具有投資機會。但回過頭來看,在2021年、2022年敢於出手航天產業的機構卻少之又少。隨着瑞力投資的提前佈局,在這波商業航天浪潮中,瑞力投資也收穫了被投公司的估值翻番。
對天合光能的投資亦如此。2016年,光伏產業整體處於低谷之期,大量企業處於低迷狀態。但當時瑞力投資做了一個決定,將一隻基金中三分之一的倉位投資天合光能。
逆勢佈局的理由很“簡單”:瑞力投資認爲,3年之後中國光伏產業會出現一波大爆發。數據和事件證明,2019年中國光伏行業規模、市場表現和技術進步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那一年,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標誌着光伏市場進入平價時代;與此同時,2019年海外市場全面增長,歐盟市場快速復甦,美國市場需求大幅度反彈。
因此,這筆投資讓瑞力投資收穫了4年10倍的投資回報。10倍回報,在PE階段基本上是投資的“本壘打”。
雖然PE機構身處於投資成熟階段,但沈富榮認爲,被投項目必須具備穿越經濟週期、產業週期和項目生命週期的能力,這樣才能在一級市場天生流動性差的背景下,實現自我價值。
做一家負責任的GP,讓時間成爲最好的“試金石”
由於投資有錨定,在退出上瑞力投資也比較“從容”,上市、併購和回購均是瑞力投資退出的方式之一。
對於退出,從業25年的沈富榮頗有“心得”。他認爲,退出與投資有關,好的投資自然就有好的退出,最重要是匹配資金屬性。對於追求絕對回報的LP,瑞力投資更注重資本市場上的退出,或短平快的併購項目;對於長期資金,則可以更加從容地等待項目成長。
有時,當資金屬性無法匹配LP對DPI的訴求時,沈富榮寧願不投資,也不願意賭一把,靠運氣投資。一家負責的PE機構,在管理LP資金時,就是要對得起投資人的每一分錢,在投資中把不確定性變爲最大可能的確定性。
截至目前,沈富榮主導的這隻科技基金,已走過了3個年頭。按照4+3的投資模式,該科技基金還有1年多的投資時間。
除了上述成功案例,航天、半導體、新材料等行業也是這隻科技基金覆蓋的領域。對於新技術浪潮下的AI投資機會,沈富榮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這隻科技基金會關注有AI落地場景公司和具身智能的核心材料、零部件公司。
對於後者的投資邏輯,他對記者表示,馬斯克之所以把特斯拉工廠落地到中國,最大原因還是在於這裡有龐大的產業鏈基礎和優勢。具身智能亦是如此,一個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不僅只有“小腦”“大腦”,還有材料和高精度零部件,這些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是瑞力投資所看好的。
在多年的投資生涯中,沈富榮越來越有一個感悟,即投資是一門藝術,需要堅持與定力。
對於未來,他還將帶領更多基金走下去,讓時間成爲最好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