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多家門店倒閉,曾紅極一時的高端日料,大家爲什麼不再吃了?
又一家高端餐飲品牌沒逃過關店的命運。
近日,知名日料品牌“赤阪亭”在全國範圍內遭遇了嚴重的經營困境,大量門店被迫關閉。
據其官方微信公衆號顯示,赤阪亭曾一度在上海、南京、北京、常州、杭州、寧波六大城市開設了12家門店,
但根據《聯商網》對大衆點評的查詢結果,這些門店如今已全部關閉,昔日繁華的景象不再。
事實上,赤阪亭的情況並非個例。
日料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品類是燒鳥,也就是烤雞雜。
經典菜品是提燈。
用網友的話說:
半生不熟的蛋黃加一根輸卵管,烤到五分熟,再抹點醬汁,放到嘴裡一咬,滿口爆汁。
但只是換了個名字,就完成了吃雞的消費升級,雞雜9.9塊,燒鳥99元。
明明是再普通不過的雞下水,爲何一旦與日本料理沾邊,便能如此輕易地躋身高端之列?
是市場的盲目跟風,還是消費者口味的快速變遷?
大批門店倒閉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燒鳥:從貧民窟美食到高端日料店的寵兒
燒鳥,這個在日本有着獨特歷史的美食,最初並非高端之物。
在17世紀的江戶時代,燒鳥是名副其實的 “鳥”,從鵪鶉、野雞、麻雀等各種能捕捉到的鳥類,成爲了人們的燒烤食材,是窮人用以果腹的食物。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天皇推動食肉運動,燒鳥的主要食材逐漸變爲雞。然而,當時日本資源匱乏,雞肉價格高昂,只有富人才能享用一頓正經的雞肉大餐。
餐館便將雞肉的邊角料和內臟串起來烤,塗上醬料,製成燒鳥,供窮人食用。
這些被我們視爲廢棄物或給寵物吃的雞屁股、雞皮、雞肝等部位,在那個時期成爲了燒鳥的主要組成部分。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着肉雞的普及,燒鳥的食材發生了變化。
不再僅僅侷限於雞下水,雞胸肉、雞腿肉等高級食材也被加入其中,還增添了青椒、大蔥等蔬菜。日本普通人下班後喜歡去燒鳥店點幾串,就着清酒享用,此時的燒鳥從貧民窟食物升級爲大衆食物,與中國的大排檔類似。
但燒鳥的發展並未止步於此。一個名叫豬股善人的日本人,出生於燒鳥世家,懷揣着將燒鳥高端化的夢想。
90年代,他前往法國和意大利進修,學習先進的餐飲理念。
他發現法國米其林上榜的餐館價格貴、分量少、噱頭多,於是將這一理念帶回東京,開了第一家高端燒鳥店。
豬股善人主要做了三件事來實現燒鳥的高端化。
首先,提高燒鳥價格,搭配紅酒和檸檬,營造出物有所值的感覺。
其次,減少燒鳥的份量,使其兩三口就能吃完,如同米其林菜品般精緻。
最後,拆解雞肉,將一隻雞分成四五十個部位,從雞屁股到雞冠,萬物皆可燒鳥。
爲了顯得高檔,他還爲一些部位取了高大上的名字,如提燈是卵黃、白子是雞腰子、七里香是雞屁股。按照食材的稀有程度進行定價,稀有部位價格更貴,且很快就會賣光。經過這番操作和宣傳,燒鳥在日本完成了高端化的教育。
2005 年左右,燒鳥開始闖入中國,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出現了第一批日式燒鳥居酒屋。但當時,燒鳥並未引起太大的轟動,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直到 2015 年左右,一部現象級的日劇《孤獨的美食家》在中國熱播,片中日本大叔鬆重豐走進平民燒鳥屋,一連點了七種烤串,滋滋冒油的畫面讓人胃口大開。
這部劇成爲了很多中國觀衆吃飯時的 “電子榨菜”,也帶動了燒鳥這一品類在中國的走紅。
高端燒鳥店在中國一線城市迅速擴張。
比如鳥沢採用燒鳥加威士忌的以餐帶酒模式,將燒鳥價格拉到了16到26元每串。鳥金則把鴿子肉也作爲燒鳥食材,進一步拉高了客單價,還將營業時間分成上半場和下半場,上半場正常做燒鳥,下半場夜店化,廚師陪客人玩骰子,酒水銷售火爆。
這種商業模式在深圳一炮而紅,隨後在廣州、上海、長沙等城市迅速擴張。燒鳥在中國市場似乎貴得理所當然,商家們紛紛看到了商機,高端燒鳥店遍地開花。
然而,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三四年,以燒鳥爲代表的日料店就迎來了倒閉潮。曾經需要提前兩天預定的燒鳥店,如今在週末傍晚七點鐘可能只有一桌客人在用餐。
1700元燒鳥大餐,吃的究竟是味道還是智商稅?
那麼,燒鳥爲什麼如此迅速的“敗走”中國?
首先,燒鳥的智商稅成分太高。
某博主探店人均1700元的高端日料店,主廚是有着東京 “冰燒鳥仙人” 之稱的池川義輝。這家店宣傳燒鳥是池川義輝在日本工匠精神上的最佳傑作,堅持使用伊達雞(雖號稱產地是日本福島,但實際上用的是中國本土雞)。
有博主在菜市場考察發現,商場上的爆款單品提燈5塊錢一斤,2斤有40多個,一個蛋黃加一段輸卵管串起來在燒鳥店能賣30塊錢,利潤高達150倍雞腎、雞肝等成本極低的食材,到了燒鳥店價格卻翻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高端燒鳥的受衆一般僅限於有錢人,他們追求的是儀式感、氛圍感和優越感,但這樣的價格是否值得,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其次,燒鳥的衛生問題堪憂。一些燒鳥店推出雞肝、雞胸肉等部位5 - 7分熟的選項,引導消費者建立 “雞肉烤五分熟纔是嫩” 的錯誤認知。
然而,中國每年有300萬人會出現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症狀,雞肉以及相關製品是這種細菌的主要傳播介質,很多雞肉還攜帶致病的彎曲桿菌,能引發腹瀉、發燒、噁心等症狀。
所以雞肉必須完全煮熟才能安心食用。
而且一些高端燒鳥店的製作環境衛生情況也令人擔憂。比如人均 1700 的燒鳥店,廚師服包漿,燒烤臺堆滿黑色污漬,廚師的指甲縫裡塞滿泥土,甚至疑似有灰指甲。
最後,燒鳥在中國市場吃癟還與飲食文化有關。
日本燒鳥的形式類似中國的燒烤,但中國的燒烤各具特色。
東北燒烤粗獷,廣西燒烤獵奇,雲南燒烤應季,萬物皆可烤,我們味道好且價格實惠。
相比之下,日本燒鳥的優勢蕩然無存。
有些燒鳥店試圖鼓吹食材和木炭的獨特性,聲稱雞是日本本土的地雞或銘柄雞,碳是熱效率更強的實木炭,所以價格貴。
但在中國,我們有清遠雞、文昌雞、湛江雞等十大名雞,荔枝木、龍眼木、蘋果木等烤出來的肉自帶果香,醇香誘人。
燒鳥脫離了大衆的餐飲定位,主打的是逼格,
吃到嘴裡的不是味道,而是故事、營銷以及環境,註定無法打動大部分消費者。
味道與品質纔是餐飲核心
燒鳥從日本的窮人食物到高端美食,再到在中國市場的迅速崛起與衰落,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思考。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過度的營銷和高端定位並非長久之計。
燒鳥通過概念營銷和提高價格來營造高端感,但卻忽略了食物的本質 ——味道和品質。
消費者在經歷了新鮮感之後,很快就會發現這種高價背後的不合理性。
餐飲品牌應該更加註重提供美味、實惠的食物,以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的生命線。燒鳥店在推廣五分熟雞肉的同時,卻忽視了食品安全問題。
這不僅是對消費者健康的不負責任,也會最終導致品牌的聲譽受損。
餐飲企業必須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規,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衛生。
同時餐飲行業也應該尊重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差異。
燒鳥在中國市場的失敗,部分原因是其未能適應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國的燒烤文化豐富多彩,價格實惠,味道鮮美。
燒鳥店在進入中國市場後,應該結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進行調整,而不是一味地強調日本本土的特色。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餐飲行業面臨着激烈的競爭。
精緻餐飲不斷 “接地氣”,上團購、搞聯名,努力接觸更多客羣;大衆餐飲更是集體卷價格,更多單品價格低至個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