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購24架,中國成全球唯一客戶,不敵殲-16,頂級戰機買虧了?

珠海航展的舉行,總是讓人心潮澎湃,它不僅展示了中國最新的軍事成就,也讓我們回憶起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十年前的珠海航展,最讓人矚目的無疑是剛剛服役的蘇-35,它的先進技術和卓越性能,讓它在當時同類機型中獨領風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在2015年決定花費25億人民幣購買24架蘇-35,成爲當時唯一的買家。然而,十年後的今天,蘇-35的地位似乎已經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焦點,而是成爲了新機型蘇-57的陪襯。關於這筆採購是否值得的討論,也隨之而來。

從“南海一柱”到逐漸淡出

回到2014年的珠海航展,蘇-35的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全場的目光。那時,它被譽爲“蘇-27的終極改型”和“四代半戰機的佼佼者”,其強大的性能和戰鬥力被廣泛宣傳,甚至讓同場展出的國產FC-31相形見絀。

2015年,中國和俄羅斯達成了購買蘇-35的協議,訂單數量達到了24架,耗資25億。十年後的今天,當蘇-35再次降落在珠海,它的境遇已經大不相同。

戰鬥機

人們的目光更多地被首次亮相的蘇-57所吸引,蘇-35則成了陪襯。甚至有人翻出它過去十年不佳的出口記錄,質疑中國當年的採購是否“虧了”。蘇-35究竟是一款怎樣的戰機?它在中國空軍中起到了什麼作用?這十年間,又發生了什麼?

十年前,克里米亞事件的爆發使得國際形勢異常緊張,中國和俄羅斯都受到了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的打壓。當時,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仍是殲-11系列和蘇-30MKK,這些戰機普遍裝備老舊的N001系列雷達,性能已經落後於時代。

2014年珠海航展排隊參觀蘇-35的人羣

儘管殲-10B裝備了更先進的無源相控陣雷達,但作爲輕型戰鬥機,其作戰半徑有限,難以滿足遠海巡邏的需求。國產新型戰機殲-20和殲-16尚處於研發或小批量試生產階段,難以迅速形成戰鬥力。

就在這關鍵時刻,蘇-35的出現恰逢其時。作爲一款成熟的四代半戰機,蘇-35裝備了推力矢量發動機和“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具備超機動性和較強的態勢感知能力。

中國是蘇-35的唯一外貿用戶

它的出現,爲中國空軍提供了一個快速提升戰力的選項。中國在2015年決定引進蘇-35,並非簡單的武器採購,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

這個決定是各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蘇-35能迅速提升戰鬥力,幫助中國空軍在過渡期維持戰力水平,直到新型戰機正式服役。俄羅斯也表現出極高的合作意願,將全部產能用於交付中國的訂單,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交付。

蘇-35裝備的“雪豹E”雷達,尺寸非常龐大

引進蘇-35對於中國的軍事力量來說是一次重要的突破,它能提升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威懾能力。它的作戰範圍廣,武器裝載能力強,能有效保護中國在南海的權益。

蘇-35發射R-73M,可見其巨大尺寸

蘇-35的到來,讓中國空軍在南海方向的底氣更足,也向外界傳遞了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訂單的成功也讓兩國打下合作的基礎,尤其是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中俄兩國加深合作、保護共同利益,自然成了首選。

蘇-35的軍購項目成爲中俄兩國合作的重要標誌,加深了雙方的友好關係。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蘇-35不負衆望,擔負起了“南海一柱”的重任。它頻繁出現在南海空域,與轟-6K等戰機組成編隊,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有效震懾了潛在的挑釁行爲。

蘇-35的加入,不僅提升了中國空軍的整體實力,也展示了中國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態度。當時中國空軍裡,蘇-35的性能肯定是數一數二的。

它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雖然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能夠提供較爲可靠的遠程搜索能力,彌補了預警機數量不足的問題。

媒體報道

蘇-35不僅能掛載多種空空導彈,還能攜帶各種精確制導武器,這讓它能勝任多種作戰任務。可以說,蘇-35的引入,是中國空軍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在關鍵時期發揮了“支點”作用,爲中國空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也爲後續國產先進戰機的服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戰鬥機

蘇-35在中國空軍中的定位轉變

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航空工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殲-20隱身戰鬥機開始批量服役,殲-16多用途戰鬥機也逐步形成戰鬥力。這些國產先進戰機的性能已經超過了蘇-35。

中國軍事力量在時間當中不斷的發展,尤其是殲20的出現開啓一個新的時代,那就是“隱身”,如此先進的機型屬於第五代機,在隱形技能的加持之下,速度和擊打能力都是非常強大的,綜合的戰鬥力更是將蘇-35遠遠的甩在身後。

殲-16則是一款性能優異的多用途戰鬥機,它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先進的電子戰系統,能夠執行對空、對地、對海等多種作戰任務。

隨着殲-20和殲-16的批量服役,中國空軍的整體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蘇-35的性能優勢已經不再那麼明顯,從曾經的“主角”變成了“配角”,不再是空中力量的絕對主力。

來源網絡

如今,蘇-35主要承擔一些輔助性任務,例如配合殲-16執行遠海巡邏任務。它的曝光率明顯下降了,不像以前那麼頻繁地出現在公衆面前。“南霸天”的稱號,也逐漸被殲-20和殲-16所取代。

蘇-35在中國空軍中的角色變化,是隨着時代進步自然而然的事情。它曾經是中國空軍的重要支柱,在關鍵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着國產先進戰機的崛起,蘇-35的使命已經完成,它將逐漸淡出中國空軍的主力舞臺。

中國空軍蘇-35戰鬥機爲轟-6轟炸機護航

儘管蘇-35的定位發生了變化,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在中國空軍中失去了價值。當然,蘇-35作爲一款四代半的戰鬥機,可以幫助中國的飛行員提高戰鬥技巧。也可以作爲技術儲備,爲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提供借鑑。

蘇-35在中國空軍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曾經是“南海一柱”,守護着祖國的領空;它也曾經是“過渡者”,爲中國空軍的新生代戰機鋪平了道路。如今,蘇-35的使命已經完成,它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它在中國空軍的發展歷程中所起的作用,將永遠被人記住。

戰鬥機

到底是虧是贏

關於中國採購蘇-35是否“虧本”,一直以來衆說紛紜。一些人認爲,蘇-35價格昂貴,性能又不如宣傳的那樣先進,中國花大價錢購買它並不划算。也有人覺得,蘇-35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價值不是單純用錢能衡量的。

蘇-35的出現,彌補了中國在五代機領域的空缺,增強了當時的軍事力量。蘇-35的性能並非完美無缺。它雖然裝備了“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和117S矢量發動機,但在雷達探測距離、電子戰能力等方面,與西方先進戰機仍存在差距。

戰鬥機

此外,俄羅斯在對外出售蘇-35時,通常會對戰機的性能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不提供最先進的空空導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蘇-35的作戰效能。

然而,蘇-35的優缺點並不能完全決定其價值。當時,蘇-35的性能完全可以滿足中國空軍的需求。它在南海的部署,提高了中國的威懾能力,保障了國家利益。

戰機

除了軍事層面的作用外,蘇-35的引進還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增強了中俄兩國在軍事技術上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引進蘇-35,中國有機會接觸到俄羅斯的先進航空技術,這對於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具有借鑑意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17S發動機,它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國產發動機的研發進度。此外,引進蘇-35也讓中國空軍在使用先進戰機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直到2010年代初,殲-11系列都擔當着挑大樑的重任

中國飛行員通過駕駛蘇-35,學習和掌握了先進戰機的操作和戰術,這爲後續中國空軍換裝國產五代機打下了基礎。綜合來看,中國採購蘇-35並非“虧本買賣”。

它在關鍵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增強了中國空軍的實力,維護了國家利益,同時也促進了中俄兩國之間的軍事技術交流。雖然隨着國產先進戰機的服役,蘇-35的戰略地位逐漸下降,但它在中國空軍發展歷程中所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圖爲殲-16

進口的蘇-35戰機將在空軍中起到輔助作用。它們將與國產戰機協同作戰,共同保衛祖國的領空安全。同時,這些進口戰機也可以作爲訓練平臺,幫助中國飛行員提升作戰技能。

中國空軍將會繼續沿着自主創新的路子前進,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未來,中國空軍將擁有更多更先進的國產戰機,例如改進型的殲-20、新型的戰略轟炸機等等。

殲-20批量服役後,空中壓力已經無需蘇-35承擔

主要信源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俄媒:俄開始爲埃及生產蘇-35,中國此前曾採購24架並已交付

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