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書法超過700狀元!獨一份狀元卷子曝光,驚豔歷史!

隋朝最大的功績之一,就是它的設立,它的設立,爲後來的一千三百多年,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廢除。

從隋朝開始,1300餘年的歷史中,共有700餘名進士!按規矩,只有皇上親自任命,才能出狀元。

那中國的首個狀元究竟是誰?是誰任命的?原來,唐高祖李淵欽點的孫伏伽,乃是隋朝末年唐初的一名狀元。

上一屆的狀元是清朝的何春霖,原本是光緒皇帝親自任命的,但這一年正好是慈禧太后六十壽辰,她心情大好,又是個喜歡玩弄權勢的人,所以纔會選何春霖做這件事。

可惜,七百多張進士考卷,只有一張存於後世,其他的都不知所蹤,不知所蹤!雖然只有一個人能拿到第一名,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這是一份研究歷史、文化發展的好卷子,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剩下的那張狀元卷,就顯得格外珍貴了!

現存的唯一一張狀元卷子的擁有者是明朝萬曆年間的趙秉忠,他在25歲時就中了第一名!

25歲就考上了第一名,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吳敬梓所寫的范進,五十四歲時,也不過是舉人而已。更令趙秉忠驕傲的是,只有他的考卷才能做到這一步!

趙秉忠舉人之年,確切日期是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是神宗朱翊欽定的!這時,趙秉忠年僅25,正處於春風得意、事業有成、“一天觀長安花開”的年紀!

這張狀元卷子,就像是一張長長的毛筆字,上面寫着“狀元”四個大字,下面還有“彌封關防”的大字。

文試的前三甲,分爲三甲,一甲爲魁首,俗稱“頭名狀元”,二甲是次席,是次席;而三甲的第三名,則是第三名。

趙秉忠現在的第一名,好像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關鍵的,還是他留給子孫後代的那張卷子!而這些卷子,最值錢的地方,就是書法!

古代的科舉,講究的是“以書取仕”,這是怎麼回事?那就是寫得好!你的字寫的再好,寫的再好,也是白搭!

所以,古代的書生,爲了考取功名,都會苦練書法,練得一手好字,這是他們的標準,也是他們的天性。

“館閣體”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發展起來的,它盛行於明清兩代。而“館閣”這兩個字,也就成了科舉的標配。

綜觀趙秉忠的第一卷,其書法造詣,毋庸置疑地超過了隋朝以降七百餘名狀元!首先,就是從上到下,全部都是楷書,洋洋灑灑近萬字,每一筆都寫得整整齊齊,一絲不苟,堪稱奇蹟!

這時,趙秉忠這位初唐首舉人,其書風盡承魏晉風骨,其中有鍾繇二王之影子。

細看之下,趙氏小楷的字體,竟有幾分王羲之楷書《黃庭經》的味道!但見每一行字,都是蒼勁有力。

先不說文章的內容,就是要在限定的時間裡,寫出一篇上萬字的楷書,實在是太難了,可趙秉忠卻做到了,讓人忍不住捂臉嘆息!

七百餘名狀元考卷的書法水平,我們無從考究,但是,趙秉忠的這張卷子,卻是可以勝過歷代狀元的,因爲真相就在眼前,又有誰能勝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