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位“兩彈一星”元勳僅剩2位健在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周光召院士逝世後,1999年獲頒“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兩彈一星”元勳,僅剩下2位還在世。

公開資料顯示,“兩彈一星元勳”是指爲中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國寶級科學家。

兩彈一星,是對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簡稱。作爲新中國最初幾十年科技實力發展的標誌性事件,“兩彈一星”也時常被用來泛指中國近代在科技、軍事等領域獨立自主、團結協作、創業發展的成果。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在導彈、人造衛星、遙感與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爲以後中國航天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199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爲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筆畫爲序)。

周光召逝世後,目前健在的“兩彈一星”元勳僅有王希季、孫家棟兩位。

王希季出生於1921年,衛星和空間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科院上海機電設計院總工程師、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等。研製成功中國多種實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中國第一種衛星運載火箭、第一種返回式遙感衛星的方案論證、設計,任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總設計師。

孫家棟出生於1929年,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曾任職於國防部五院、七機部、航空航天部等。領導參加我國首枚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地地導彈、液體中程彈道地地導彈的研製試驗;任首顆人造衛星研製技術總負責人,2009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