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隻公募基金被銀行提高風險等級 銀行強化代銷產品合規性

近期,又有銀行悄然調整了部分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建設銀行本週(2月10日)在官網上發佈公告稱,已調整部分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

建設銀行表示,這是“爲切實履行適當性義務,保護投資者權益,遵循產品風險等級評定孰高原則”進行的調整。而在該行公佈的名單中,21只公募基金的風險等級均被調高。

這並非銀行首次調整代銷公募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去年年中,包括建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就曾集中調整過部分代銷的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會動態調整公募基金的風險等級,這也是爲了讓產品等級更加適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履行銀行客戶適當性的義務。此次作爲國有大行的建行率先調整,或將在業內起到示範作用,預計其他銀行也將跟進調整。

銀行動態調整風險等級 20餘隻公募基金風險等級被上調

此次建設銀行調整的21只公募基金,分別來自7家不同的基金公司。5只公募基金的風險等級從R2(中低風險)調整至R3(中風險),包括了多隻養老基金產品,如富國鑫旺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Y類、易方達匯享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Y類。

其餘16只公募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均從R3(中風險)調整至R4(中高風險),如易方達龍頭優選兩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C類、南方成長先鋒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等產品。

按照監管機構發佈的《基金募集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規定,根據風險承受能力的測評結果,將普通投資者由低到高至少分爲五級,對應銀行所售產品風險等級。

“銀行作爲代銷機構,應當動態調整代銷基金的風險等級。”金融監管專家周毅欽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基金公司和代銷機構都會獨立評估產品的風險等級,如果兩者不一致,爲了審慎起見,以代銷機構和基金公司兩者評定的較高風險等級爲準。

這並非銀行作爲代銷機構首次動態調整基金代銷的風險等級。建設銀行在去年曾發佈多份公告,宣佈調整多款公募基金的風險等級。此外,去年5月和6月,民生銀行調整部分該行代銷公募基金產品的風險評級。而寧波銀行也分別在去年4月和10月發佈公告,調整部分代銷公募基金風險評級。

公募基金業績表現成關注點 多隻產品處於破淨狀態

據瞭解,基金風險等級的評定主要考慮投資標的的種類及比例、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與投資風格、歷史業績波動與穩定性,以及宏觀經濟週期和政策調整等因素。

周毅欽表示,如果某個時期基金底層資產收益出現較爲劇烈的波動、投資標的有所改變、投資風格有所變化等因素,基金的風險評級也應隨之而動態調整。

貝殼財經記者查看了相關產品近期的淨值情況發現,在這21只基金產品中,其中13只產品的最新單位淨值和累計淨值均低於1。其中,有7只基金的最新單位淨值和累計淨值處於0.6-0.7之間。

在其他淨值在1以上的產品中,一些公募基金近年來的波動相對較大。如南方高端裝備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截至2月10日,其單位淨值和累計淨值均達到了2.2968,近一年收益的漲幅達到了32.38%。但其近3年的漲幅爲-27.43%。

“基金業績表現不好,會給投資者帶來較差的客戶體驗,隨之而來的就是投訴乃至於法律訴訟。此時基金的風險等級是否合理就成爲了客戶和代銷機構雙方聚焦的重點。如果基金的風險評級不準確、不合理,則可能意味着銀行等代銷機構沒有盡到適當性義務。”周毅欽表示。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亦表示,銀行作爲代銷機構,近年來也出現了投資基金的客戶因爲虧損起訴銀行的案例,銀行也因此受到影響。與此同時,在近兩年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提高代銷公募基金的風險等級,也是銀行正確的選擇。

銀行原投資客戶可根據自身情況贖回

此次建行上調這些公募基金的風險等級並非毫無依據。

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這21只產品中有至少15只產品在支付寶等互聯網代銷平臺上銷售,這些產品均爲此次建行提升後的風險等級。如此次建行將風險等級從R3提高至R4的“南方產業升級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C類”,在支付寶上的風險等級顯示爲R4級。

對於公募基金風險等級在平臺間的不一致,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基金公司有自己的測評標準,但僅供參考。各代銷平臺如銀行和券商渠道的客羣本身也有差異,因此各家機構之間也會根據客戶情況設置不同標準的風險評級。

不過,周毅欽表示,調整基金產品風險等級是出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及時準確地向投資者提示相關風險。而國有大行對相關產品風險等級進行了調整,也會形成示範效應。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不排除其他銀行跟進調整公募基金風險等級。

在銀行上調代銷公募基金風險等級後,原來的基金投資者應該如何處理?

多家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相關基金風險等級調整後,超出了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客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產品贖回。不過,一些理財經理則會更傾向於“建議客戶贖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