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影節看什麼?傾情推薦30部

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片單既承襲傳統,又開拓創新。傳統是指新片方面的時效性和話題性。對於中國的電影節,或許沒有比6月更黃金的邀片時段。

國內方面,暑期檔蓄勢待發,國產重磅作品都希望利用上影節的平臺宣傳預熱。國際方面,從前一年8月的威尼斯、9月的紐約和多倫多、10月的釜山和東京一直到當年2月的柏林,這幾大國際電影節的話題新作都可供選擇。

因此,歷屆上影節都會充分利用6月的優勢,在中外新片方面奉獻出國內電影節的最強陣容,今年也不例外。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的四部華語電影分別出自50、60、80和90後的代表人物,第五、六代導演和新生代導演如此勢均力敵地角逐獎項,實不多見。

外片展映方面則涵蓋了2024柏林主競賽獲獎及提名、2024奧斯卡提名、2023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入圍、2023釜山及東京電影節入圍。日韓影片中更包含多部2024年公映不久和尚未公映的新作,在中國內地只有在上影節才能第一時間看到。

本屆上影節的開拓創新則體現在經典電影的選片中。增村保造、布魯斯·韋伯、楊·史雲梅耶、塔維亞尼兄弟在國內影迷中或許不算耳熟能詳,但在影史上都享有承前啓後的地位。

即使很多默片影迷恐怕也沒聽說過1914年的丹麥影片《神秘的X》。上影節對影史的精研、對維度的拓展讓影迷能涉獵不熟悉的電影領域,實現了影展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研究片單後,我列出了30部我會優先看的片子。其中一半沒看過,另一半是看過想重溫。如果你還在爲搶票優先級絞盡腦汁,想要參考一些別人的功課,希望我這份片單能幫上忙。

首發新作

《刺蝟》: 顧長衛上一部引起反響的電影還是2011年的《最愛》,葛優也很久沒有亮點作品,作家鄭執的小說《生吞》網劇改編也難言成功。這一次拍鄭執的短篇《仙症》,會是顧長衛、葛優和鄭執的翻身仗嗎?

《星星在等我們》: 張大磊的《平原上的摩西》是我心目中2023年最佳國劇,藝術水準可以跟史上任何作者導演的電視劇掰手腕。本片由畢贛和文牧野監製,故事染上魔幻現實色彩,這三位內地新生代導演的代表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我生活的兩個世界》: 導演吳美保之前的作品《只在那裡發光》斬獲日本《電影旬報》年度第一名,《你是好孩子》也入選《電影旬報》年度十佳。這部新片的聾啞人+親子矛盾題材也很像吳美保擅長的路線。

《冬旅人》: 《我的阿勒泰》讓新疆成爲不少人的夢想之地,但我覺得劇裡的新疆太過唯美,少了些真實感。這部新疆本土女導演魯丹導演、萬瑪才旦監製的電影,是否能拍出更真實的新疆?

《你的顏色》: 導演山田尚子的《平家物語》、《利茲與青鳥》、《聲之形》口碑佳,話題度高。這部新片的設定將顏色、情緒、音樂三者用清奇的想象力融匯一體,極簡的畫風也獨樹一幟。

《胡阿姨的花園》: 城中村、拆遷、底層人、基督教、廉價旅社、抑鬱症,這些主題裡的任何一個在中國大陸電影中都不多見,但卻都出現在潘志琪的紀錄片裡。

《宇宙縮影》: 92歲的亞歷山大·克魯格銳氣依舊。這部新作以論文電影的形式聚焦德國的AI醫療項目,融合真實、虛構、動畫、歷史素材、文本,再現了克魯格標誌性的拼貼風格。這會是他的息影之作嗎?

《擅長捉弄的高木同學》: 兩季同名動畫劇集已是爆款,2024年也推出了真人劇集,本片是劇集的後續。導演今泉力哉去年的日劇《千尋小姐》更提升了期待值。

《Kyrie之歌》: 巖井俊二新作雖然豆瓣評分不高,但影片是音樂題材,由巖井的老搭檔、日本殿堂級音樂製作人小林武史配樂,要在影院音響上才能見真章。

《七層紗》: 阿託姆·伊戈楊的上一部作品還要追溯到疫情前的2019年。本片以女歌劇導演執導《莎樂美》切入,通過戲中戲的映射探討女性議題。

《另一種結局》: 導演皮耶羅·梅西納的長片處女作《等待》敘事細膩從容,鏡頭意蘊深長。這部新片涉獵《黑鏡》式的情感科幻,入圍2024柏林主競賽,能幫助男主蓋爾·加西亞·貝納爾重回巔峰嗎?

《死亡樂章》: 馬蒂亞斯·格拉斯納憑此片獲2024柏林銀熊獎最佳劇本,講述指揮家的古典音樂題材也是我個人所好。

《情如物證》: 羅素·克勞和雨果·維文都是我喜歡的演員,本片是他們成爲明星前的合作,也榮獲了戛納導演首作獎。

《我是船長》: 導演馬提歐·加洛尼曾憑《真人秀》獲戛納評審團大獎,但我最喜歡他的犯罪電影《格莫拉》。本片入圍2023威尼斯主競賽、獲2024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

《讓我們一起迷失》: 這部爵士樂大師查特·貝克的傳記紀錄片是布魯斯·韋伯最著名的作品。作爲圖片攝影的巨匠,韋伯電影作品雖不多,但都充滿實驗創新性。

燃情重溫

《查理之國》: 洛夫·德·西爾代表作,聚焦澳大利亞原住民與現代城市化的衝突,正劇與喜劇交融,兼具思想性與可看性。

《光榮的憤怒》: 曹保平挑戰尺度的標籤就是源於《光榮的憤怒》,而時至今日,這或許仍是他尺度最大的電影。

《綁架卡拉揚》: 多樣的類型探索和直面現實的尖銳性是1980年代中國電影的特性,這部黑色喜劇就是融合類型和寫實的代表作。在一個趣味十足的故事裡,一堵時代劇變中上海的民生風貌。

《女兒王蓮香》: 這次的4K修復版年初剛在柏林電影節世界首映,且由柏林愛樂成員現場演奏全新創作的配樂。這次上影節也安排了現場配樂,不容錯過。

《平步青雲》: 這不是邁克爾·鮑威爾最好的作品,但是他最富想象力的作品。有多少二戰題材能拍成奇幻超現實喜劇且毫不違和,還表達出意識形態反思的深度?

《幸福的黃手帕》: 這次展映的兩部山田洋次作品都是4K世界首映。《遠山的呼喚》在中國名氣更大,但入選《電影旬報》20世紀百佳的卻是《幸福的黃手帕》。這也是我心目中高倉健的最佳表演之一。

《鐵扇公主》: 這部1941年的水墨動畫現在看依舊毫不過時,甚至在審美上超越絕大多數當代中國動畫。期待首次問世的4K修復能將美感還原到纖毫畢現。

《愛麗絲》: 如果你想系統領略史雲梅耶,要看他所有短片。但如果你只想看長片,可看這部。史上最黑暗扭曲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是什麼樣子?只會超出你的想象。

《妻之告白》(4K世界首映): 增村保造的電影多以奇情畸戀著稱,但本片是偏傳統的法庭正劇,情慾糾葛中的扭曲心理暗流涌動。

《攻殼機動隊2:無罪》: 第2部雖然在賽博朋克類型的革命意義方面比不上首部,但在對人性、生命的反思方面毫不遜色,甚至有所超越。

《長別離》: 這部金棕櫚獲獎作品雖然不如《廣島之戀》有名,但在對杜拉斯劇本的改編方面忠實度更高,真正做到了將杜拉斯文字影像化。

《法國販毒網》: 史上最強追車戲,或許沒有之一。那時的拍攝安全保障意識不比現在,真實駕駛的刺激感是電腦特效難以企及的。本片也塑造出影史個性最鮮明的警察形象之一。

《我父我主》: 塔維亞尼兄弟唯一的金棕櫚電影。與同年代的《木屐樹》相似,均承襲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但相比《木屐樹》的詩化散文,本片更粗礪生猛,從而在人性、成長、親子關係的反思方面更尖銳深刻。

《最後一笑》: 我心目中茂瑙最好的作品。論視聽的革命性,或許比不上《日出》和《浮士德》,但故事和人物的深度更佳,埃米爾·雅寧斯也貢獻了生涯最好的表演。

《煤氣燈下》: 如果你想見識英格麗·褒曼的演技,不該看《卡薩布蘭卡》,而該看這部。 她先用表情和肢體細節將壓抑的焦慮恐懼呈現到極致,再於結尾的獨白中爆發出撼動人心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