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發佈
來源:人民郵電報
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語言大模型、多模態模型、智能體和具身智能等領域不斷出現突破性創新,行業大模型研發應用進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邁向通用智能初始階段。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工程化持續推進,新產品新模式層出不窮,行業應用走深向實。
在12月27日舉辦的2024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暨“興智杯”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上,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魏亮正式發佈了“2024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並解讀了十大關鍵詞反映出的新熱點、新趨勢。記者從現場獲悉,2024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分別是:軟硬協同的智算集羣、高質量數據集、能力更強的基礎模型、推理優化、具身智能、安全治理、人工智能+、AI for R&D、大模型應用生態、Agentic AI。
在十大關鍵詞中,大模型應用生態尤爲引人關注。
任何一項技術的創新發展,最終都是爲了應用,是爲了服務於人類福祉。自2022年OpenAI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以來,大模型應用便受到全球高度關注,發展聲勢一浪高過一浪。國內也順應潮流、乘勢而上,目前主流的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以及相關企管部門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據統計,目前國內已完成備案並上線服務的大模型已超過200個,註冊用戶超6億。
大模型技術在快速迭代創新的同時,目前應用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困難與挑戰?我們如何去應對解決?未來大模型的應用前景如何?在大會圓桌對話環節,專家學者以“大模型應用進展、挑戰與路徑”爲主題進行了交流探討,圓桌對話環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人民郵電報社)總編輯王保平主持。
蓬勃發展,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
據與會專家介紹,目前,大模型應用在安防、工業製造、研發設計製造和生物醫藥的研發與法律等領域提質降本增效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安防是我國人工智能落地場景做得最好的行業之一。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專家諮詢委員會人工智能組組長、教授王生進指出,安防行業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受益於大模型:一是泛化場景的能力,以前的小模型只能應用於一些有限的場景使用,有了大模型以後整個適應能力變強,不僅是人臉識別,還包括行人識別、場景風險識別等,大模型給識別能力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二是視覺和語言的結合,以前只能實現圖像對圖像,現在有了大模型之後,特別是多模態大模型,可以把視覺和語言很好地結合起來。
“生物本質上來說是以實驗科學爲基礎,但是很多生物的基礎理論是嚴重依賴於數學、物理和各種計算的科學,因此AI在這方面能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之江實驗室生命科學計算研究中心專家郭玲介紹,“一方面,AI擅長於在結構化的數據裡面發現固有的一些規律,所謂發現生物的第一性原理。比如哪些人羣容易衰老,哪些人羣容易得腫瘤,用測序技術做了非常多的生物學數據採集之後,我們可以廣泛地用AI去多角度發現其中隱含的一些內在的規律。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發現了第一性規律,希望用第一性規律改造生物分子,甚至改造細胞狀態,從而實現對人們有益的效果。通過神經網絡的學習,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自然界的序列語言,從而突破原來的蛋白結構領域的限制,直接進行蛋白生成,這意味着人類可以在整個生物改造或者是合成生物學上面做到降維式打擊。”據她介紹,在此領域已經有非常多的公司和研究機構在發力。
法律大模型主要可以支撐基層的社會治理業務。華院計算大模型和知識推理算法負責人蔡華介紹:“我們現在都講依法治國和依法辦事,基層的政府工作人員在辦事的過程中是要有法律依據的,但基層工作人員的法律專業知識儲備不是很豐富,因此,首先法律大模型在法條解讀方面可以爲他們賦能和減負,而且結合檢索增強生成技術,也可以更好地配合時事知識對法條和政策做解讀。其次是報告的生成。”他表示,司法建議報告和熱點問題的分析報告可以慢慢取代人工的參與。“還有一點比較重要,有了法律大模型之後,不僅可以把案例展示出來,我們還可以用大模型分析當前的案例和歷史案例的異同點,這給基層工作人員提供了更多的決策思路和支持。可以說,我們在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化和數智化方面是不斷迭代優化的。”
不懼挑戰,共塑大模型應用生態
針對挑戰,百度智能雲智慧工業解決方案總經理吳學義介紹,在大模型落地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挑戰,有的來源於數據,有的來源於技術,也有的來源於資金成本,還有一些場景的挖掘以及客戶的認知和客戶側能力的培養等。
“對於未來我們還是有非常大的期待,總體我認爲大模型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的人用起來。”吳學義表示,一是大模型的應用成本會越來越低,效率會提升起來,所以從基礎設施來看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進步。“我們不斷在迭代提升研發效率的產品和平臺,整個大模型應用以後會越來越親民,越來越能夠走進我們的生活,也有更多場景能夠快速地結合大模型應用。”二是場景化一定會越來越深入,包括大模型的基礎,比如數學和推理的能力也都會不斷提升,幫助我們在工業領域解決更多的精細化問題。“不見得大模型會把所有小模型全都替代,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應該還是共存的狀態,這需要我們組合更好的解決方案,達到生產中要求的標準。”
雪浪雲高級副總裁、雪浪工業軟件研究院副院長郭翹從製造業出發,表示供需雙方比如需求方和製造企業要更多地擁抱工業大模型,爲製造業場景帶來提升。“對於工業大模型落地,製造業的語料是非常核心的環節,我們要更多思考有什麼樣供給語料的共享機制,對於大模型的服務商或者供給方來說,要不斷關注新的技術,不論是算力基礎設施還是通用大模型能力,我們要打造更多的平臺工具來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門檻和技術門檻、成本等。”他說。
“處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偉大時代,我們何其幸運;能爲人工智能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我們又何其榮耀!”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人民郵電報社)總編輯王保平總結道。他表示,在政產學研用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將茁壯成長,更好地賦能千行百業、服務千家萬戶,更好地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