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 蔣勳懷念母親的料理時代
蔣勳分享新作《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除了懷念舊時代純樸的生活,透過料理,娓娓道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也對當前過度消費地球的生活態度提出省思。(圖/惠中寺提供)
以「厚道」爲主題的2023年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5月28日邀請到美學大師蔣勳。疫情期間在池上的生活,讓蔣勳對母親的記憶重新產生連結,並書寫成《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一書,講座分享書中內容,除了懷念舊時代純樸的生活,透過料理,娓娓道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也對當前過度消費地球的生活態度提出省思,現場及線上聆聽人數近8600人。
蔣勳提到對厚道最初的認識,是來自於母親對生命的尊重與包容,從母親身上學到用最溫和的方法與人相處。也從做菜當中,教會他品嚐甜、酸、鹹、辣、苦、辛。蔣勳小時候家住大龍峒保安宮廟口,幼時文學、音樂、戲劇的啓蒙,便是來自於廟會和節慶的活動,以及在幫母親摘菜掐菜,整理毛線時,母親所敘述的《白蛇傳》、《封神演義》等故事。
蔣勳談起小時候,物資不雖豐富,生活卻是快樂的。(圖/惠中寺提供)
母親是西安人,也是當地最早受師範教育的12位女性之一,滿腹的理想卻因中日戰爭而破滅,學業被迫中斷,滿腔的熱血轉而投入受傷士兵的救援工作,蔣勳每每聽到母親敘述戰爭的故事,都覺得十分驚悚而不可思議,也慶幸幾十年來,度過平安,沒有戰事的幸福生活。
擁有一身好手藝的母親,在逃難時,每到一處,就學會做當地的菜,兒時因少有機會上餐館感到遺憾,後來才深深覺得,25歲前都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菜,是最大的幸福,是米其林星級餐廳也比不上的。除了廚藝,母親的巧手慧心,也展現在刺繡及編織,家中的枕頭套,被套都是她一手製成,舊毛衣還能拆掉重新設計再織新毛衣,而任何再名貴的品牌,都不如母親一針一針織出的真心實意。
美學大師蔣勳開講,現場座無虛席。(圖/惠中寺提供)
蔣勳認爲時代文明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工具改良,方便人類的生活,卻也使人的能力退化,小時候曾幫母親用泥土塑成竈門,負責生火讓母親作飯菜,能用雙手做出生活用具,是最快樂的事。以前物資缺乏,生活困苦,現在資源取得容易,卻也導致人們的不珍惜與浪費。
三年池上龍仔尾的鄉居生活,透過原住民及客家人,蔣勳認識了許多野菜,也吃到小時候媽媽煮的寶釧菜,也就是馬齒莧(豬母奶),重新回味母親說過的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的救命菜。他發現臺灣山林海洋資源豐富,食材也很多樣,扶桑花心的蜜、現摘的茭白筍自、烤番薯,都是大自然提供的零食。
疫情的肆虐讓人心生恐慌,蔣勳不禁思考,如果資源不足,該怎麼辦?其實他並不擔心,對他而言,只要再過回小時候的生活就可以了,時代在進步,但對空氣的污染,水質、環境的破壞,人類也要負起一定責任,或許人們應該過比較傳統的生活,減少地球資源的損耗。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右)陪同蔣勳(左)進場,受到聽衆熱烈歡迎。(圖/惠中寺提供)
AI時代來臨,蔣勳也深信,仍有一些事是AI做不到的,比如此次講座主題「厚道」便是,「當別人對我不友善,我仍能冷靜厚道對待別人,就超越AI了。」
大里美羣國小校長葉中雄,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臺中第二督導區督導長陳仲由之邀,與夫人一起率領25位志工,至現場聆聽講座,共同學習成長。聽衆郭鳳儒則表示,蔣勳母親做菜的性格與自己十分相似,聽完非常歡喜,馬上又上網重聽一次,更想動手試試「山藥面線」以及「水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