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女子十二樂坊”爆火,放棄中國去日本發展,結果如何?

二十一世紀初,爲了重振民族樂器,“女子十二樂坊”出現,這是一隻全女性組成的民族樂器樂團,依靠國風元素,迅速在國內走紅。

2003年,是“女子十二樂坊”最火的時候,然而誰曾想,這時樂團卻選擇放棄中國市場,趕赴日本發展,從此便消失在國人視線中。

那麼“女子十二樂坊”爲何要前往日本發展?樂團在日本的發展情況又怎樣呢?

王曉京和“女子十二樂坊”

她們曾是國風的代名詞,是民族樂器復興的希望,她們的名字——女子十二樂坊,也曾響徹大江南北,甚至遠播海外。

早在21世紀初,那時的中國樂壇正面臨着一次大變革,韓流、日流來勢洶洶,席捲着年輕一代的耳朵,華語樂壇在尋找突破口,傳統民樂則顯得有些式微,在流行音樂的浪潮中逐漸被邊緣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音樂製作人王曉京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組建一支全女性的民族樂器樂團,讓傳統民樂煥發新生。王曉京可不是一般人,早在80年代,他就在樂壇出了名,培養了不少知名歌手。他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還想爲民族音樂的復興出一份力。

他深知,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改變現狀,需要一個更具影響力的平臺,一個能夠將民族樂器推向主流舞臺的載體。於是,“女子十二樂坊”的雛形在他心中逐漸清晰。王曉京的理念,並非單純地將民族樂器進行簡單的複製和呈現,而是要將其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打造一場“國風”盛宴。

他要讓年輕人看到,民族樂器並非老氣橫秋的古董,也能演繹出時尚動感的旋律。他要讓世界聽到,中國音樂不僅有悠揚婉轉的傳統,也有激情澎湃的現代表達。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王曉京開始了精挑細選。他的目光鎖定在各大音樂院校的優秀畢業生身上,他要尋找那些既有才華橫溢,又青春靚麗的女孩。這些女孩不僅要精通各種民族樂器,還要具備一定的舞臺表現力,能夠將音樂的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經過層層篩選,最終,13位來自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女孩脫穎而出,她們組成了最初的“女子十二樂坊”。

她們精通古箏、琵琶、二胡等十餘種中國傳統樂器,她們年輕、充滿活力,她們對民族音樂充滿熱情,她們準備着用自己的音樂,征服世界。

2001年6月18日,“女子十二樂坊”正式成立。同年10月,她們在北京開了第一場演唱會。13位身着華麗服飾的女孩,手持各式各樣的民族樂器,出現在舞臺中央。

她們的演奏,既有傳統民樂的韻味,又融入了拉丁、搖滾、爵士等現代流行元素,這種新穎的表演形式,給觀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也迅速引發了國風音樂的熱潮。

2002年,是“女子十二樂坊”的巔峰之年。她們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把音樂獻給了全國的觀衆。一夜之間,她們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爲了國民樂團。

她們的努力不僅得到了認可,還給民族音樂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她們的出現,證明了民族樂器也能在現代舞臺上煥發光彩,也讓更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和學習民族音樂。

一時間,“女子十二樂坊”成爲了國風的代名詞,她們的音樂,成爲了民族復興的象徵。春晚的舞臺讓“女子十二樂坊”一下子火了起來,達到了事業的頂峰。正當她們如日中天的時候,卻突然宣佈要進軍日本市場。

遠赴日本發展

2003年,王曉京帶着樂隊和日本公司簽了約,正式開始了她們的海外發展,這個決定當時引起了不少爭論。一部分人認爲,“女子十二樂坊”背叛了民族音樂,爲了商業利益而放棄了國內市場。另一部分人則認爲,她們是將中國音樂推向世界的先鋒,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王曉京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他知道,日本的娛樂行業比國內的成熟得多,影響力也更大,而且日本人對中國文化挺感興趣的。他認爲,進軍日本市場,是“女子十二樂坊”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將中國音樂推向世界的重要契機。

事實證明,王曉京的判斷是正確的,在日本,“女子十二樂坊”的專輯一經發售便迅速走紅,銷量突破百萬,她們的音樂,征服了無數日本樂迷。

她們在日本20多個城市巡演,每場都座無虛席,名字在日本街頭巷尾傳開了。她們的成功,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也讓更多人瞭解了中國音樂的魅力。她們的足跡不僅遍佈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還被美國電視臺相中,受邀去美國參加活動。

“女子十二樂坊”在日本市場的成功,無疑是一個奇蹟,她們用音樂打破了文化的界限,搭建起了友誼的橋樑。然而,就在“女子十二樂坊”在海外市場高歌猛進之時,樂團內部卻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最初,她們因爲同一個夢想聚在了一起,互相之間非常默契,也很信任對方。隨着名氣的上升和商業活動越來越多,成員們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複雜起來。

一些成員開始追求個人的發展,對團隊的依賴性逐漸減弱,團隊的凝聚力也開始下降。2005年,日本的經濟泡沫破裂,整個國家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都受到了衝擊,音樂市場也難逃一劫。

這對女子十二樂坊來說,真是個不小的打擊。內外因素的交織,讓“女子十二樂坊”的發展陷入了困境。王曉京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爲了維護樂團的聲譽,他決定減少樂團在媒體上的曝光度,讓樂團暫時沉寂下來,重新調整發展方向。

跌落神壇

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女子十二樂坊”又想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中。然而,她們面臨的,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華語樂壇越來越火,新生代音樂人不斷涌現,風格多樣,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曾經是獨樹一幟的,但現在,卻顯得有些單薄和缺乏創新。

更致命的是,樂團成員的流失。有些成員爲了自己的發展,決定離開樂隊。新成員的加入,雖然彌補了人數上的空缺,但卻無法複製原班人馬的默契和配合。

樂團的音樂風格也發生了變化,老聽衆開始流失,新聽衆也難以被吸引。“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曾經是國風的代表,但現在,卻逐漸被時代所遺忘。

2015年,王曉京因病去世,這對於“女子十二樂坊”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沒了靈魂人物的指引,樂團的發展變得更加迷茫了。最終,這支曾經紅極一時的樂團,走向瞭解散的結局。

結語

“女子十二樂坊”的解散,並不意味着國風音樂的終結。相反,它給新一代音樂人帶來了參考和靈感。新一代的音樂人,將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更加創新的精神,去探索國風音樂的更多可能性,將中國音樂推向更高的峰。

“女子十二樂坊”的故事已經落幕,但她們的音樂,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她們的經歷,也將成爲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註腳,激勵着後人繼續探索,不斷創新,爲中國音樂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