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期改16周 私立科大觀望

愈來愈多國立大學將一學期課程從十八週,改爲十六週,學生可利用更長的寒暑假規畫學習,不過師生反應兩極,有學生表示,部分如外文系、教育系等,着重於課堂討論互動,若用線上課程代替,可能減損學習效益。

私立科大也表示,因計劃收取不少國際學生,學生都是利用學期間實習,學期減至十六週,合作公司可能認爲時間縮短、影響效益。

近年大學推行十六週鼓勵學生加強自主學習,但根據立法院法制局研析報告指出,臺大於推行十六週前曾於校內做過研究,約七成六教授同意,認爲可精進授課,去蕪存菁,十八週時數反而會讓學生產生疲乏感。但報告也指出,約有二成三臺大教授反對,認爲部分課程性質需要較多的講授時數,十六週恐壓縮學生內化、吸收課程時間。

一名臺師大學生表示,有些教師認爲學期中無法完全講授的內容可透過線上課程再補足,但如外文系、教育系等課程多重視同儕、師生間互動討論,線上課程肯定會減損學習效益;再者,若學期間又碰上連續假期,課程時數又會再壓縮,專題報告執行時間也會縮短,只要修讀的學分數一多,學期末各項作業擠成一團,會很痛苦。

明新科大副校長廖信德直言,推行十六週對學校運作沒有太大影響,不過科大收有不少外籍學生,配合計劃學制,外籍生寒暑假只能工讀,正規學期期間纔可實習,爲了避免影響效益,合作公司多半還是希望學生實習滿十八週。廖信德說,考量到合作公司需求,目前私立科大對學期週數異動仍是採觀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