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專攻呼吸道 1歲以下嬰兒要注意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97期

文 李政純

上個月歌神張學友因爲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緊急停辦演唱會,讓許多已經搶到票的歌迷錯愕不已。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對嬰幼兒的威脅最爲明顯;在臺灣,每年約有1,000爲嬰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9成爲2歲以下的嬰幼兒。

感染後遺症長達10年

臺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小兒科教授黃立民表示,除了老年人與患有呼吸道共病族羣之外,1歲以下嬰兒更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以及併發重症住院的高危險羣,感染之後容易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缺氧等症狀,或是併發肺炎與支氣管炎,而且可能增加氣喘機率,影響可長達10年。

由於RSV是透過飛沫近距離或媒介物接觸傳染,因此,包括月子中心、託嬰中心等場所,更易發生RSV羣聚感染事件;因RSV感染的住院率是腸病毒7倍,就連健康足月嬰也難逃,氣喘喘鳴後遺症恐持續長達10年之久。所以,家長除了平時應該儘量減少帶嬰幼兒出入人多的聚集場所、勤洗手之外,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嬰兒接種單株抗體,以降低RSV感染與重症風險。

各年齡層都可能被感染

黃立民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單股的RNA病毒,一般好發於秋季至春季,但臺灣位處亞熱帶地區,四季溫度分界並不顯著,所以幾乎一年四季都會出現。RSV病毒主要藉由飛沫或是接觸傳染,潛伏期大約2至8天,病毒會在人類呼吸道細胞繁殖並破壞,進而造成發炎反應,使得細支氣管水腫併發生黏液阻塞。感染RSV病毒初期的症狀與感冒差不多,會發燒、流鼻水、咳嗽、呼吸急促、肺部痰液增加,或者是呼吸時會聽到喘鳴聲。

RSV是一種各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病毒,常見於嬰幼兒族羣,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會在1到2周內康復,但對於是1歲以下嬰兒以及患有慢性病的長者,感染RSV後住院風險比其他族羣高出許多。

黃立民說明,RSV感染的嚴重程度與肺容量成反比,由於1歲以下嬰兒的肺功能尚在發育當中,支氣管如同筆尖般的狹窄,一旦感染之後,會導致呼吸困難且急促和氧氣濃度降低,嚴重症狀可能出現缺氧、發紺、肋骨下凹陷,需要住院治療,住院率甚至高達腸病毒的7倍;此外,嬰兒感染RSV會因爲呼吸不順暢而影響進食、睡眠等日常作息,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足,更不利於復原。

對1歲以下嬰兒威脅最大

黃立民指出,嬰兒一旦感染RSV引發肺炎或支氣管炎,通常會建議留院觀察,超過8成的RSV住院爲健康足月的嬰兒,因此,RSV幾乎可說是1歲以下嬰兒的最大威脅。此外,RSV具有高度傳染性,每位感染者可傳染給4位嬰兒,在產後護理之家、託嬰中心等場所,不時會傳出發生羣聚感染的事件。

RSV感染對嬰兒造成的影響不僅於患病期間。黃立民說,感染過RSV跟新冠肺炎一樣,也無法帶來終生免疫,更可能留下氣喘、反覆性喘鳴等長期後遺症,恐損害呼吸道功能持續長達10年。

治療1、2周,症狀可獲改善

黃立民指出,通常持續1、2個星期,並在適當休息和補充輸液後都會逐漸好轉。但是對於一些高危險族羣兒童仍可造成嚴重疾病,像是早產兒、慢性肺部疾病或呼吸器依賴、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或後天免疫缺損,以及神經肌肉疾病的幼童。

當他們感染RSV時,病情可能會很危險,輕則導致咳嗽不止、脫水、細支氣管炎或肺炎,重則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心肺衰竭等,更嚴重可能還需要插管治療,甚至使用葉克膜。預防方式還是戴口罩、勤洗手,可以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

有症狀儘快就醫,避免引發重症

家中如有年幼嬰兒,除了要注意月子中心、託嬰場合的感染控制外,也建議儘量減少出入人潮密集的場合,當家人有感冒症狀時也要隔離避免傳染給嬰幼兒。而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嬰兒接種單株抗體,可預防RSV感染及重症。

黃立民提醒,一旦嬰幼兒出現高燒、呼吸短促、有喘鳴聲、活動力變差等情形,一定要儘快就醫,如併發肺炎、細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傷害與影響甚鉅,家長應重視疾病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