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毛遠志逝世,其丈夫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封舊信,內容讓人淚目

1990年,當68歲的毛遠志走向生命盡頭之後,丈夫曹全夫懷着悲痛的心情爲她整理遺物,誰知發現了一封舊信。

毛澤東70壽辰合影,後排左起:曹全夫、毛遠志、王海蓉、毛澤東、李敏、孔令華

看着信上瀟灑奔放的字跡,曹全夫想起來了,當年他們夫妻二人,是怎麼千辛萬苦才把這封信,給保存了下來,而這封信是來自家裡長輩的,內容也令人淚目。

爲何毛遠志夫婦如此珍視這封信呢?他們與寫信之人又有着怎樣的關係?

1990年,當毛遠志被肝癌折磨到痛苦難耐的時候,她用虛弱的語氣,告訴家人子女們,她要看一封信。

這封信好不容易被翻出來之後,子女們發現很奇怪的一點,就是這封信竟然只有上半張,下半張的內容不翼而飛了。

對毛遠志來說,那消失下半張信件是她的遺憾,因爲那上邊有她大伯毛澤東的署名。

沒錯,原來毛遠志竟就是毛主席的親侄女,毛澤民的女兒,都知道毛主席有衆多侄子,可很多人不知道毛遠志是他最疼愛,也是唯一的侄女,甚至毛主席一度將她當作自己的女兒,帶在身邊教她許多。

毛遠志一向都很低調,很少提及她跟大伯毛澤東之間,有着怎樣的親情故事,就連她的子女都很少聽到過。

直到生命垂危之際,毛遠志覺得自己若是不把許多事情講出來,子女們都不曉得毛主席是多麼得偉大,也不知道毛家人的故事究竟是怎樣的。

於是,幾乎是在頭腦還有些清醒的情況下,毛遠志將自己的一些家事,以及跟伯伯毛主席之間的故事向子女們進行了講述。

毛遠志記憶最深刻的便是1938年,她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纔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毛遠志那時只知道這裡是自己大伯毛澤東領導革命的地方,父親毛澤民也在這裡,在毛遠志的印象裡,她從小就跟母親王淑蘭在家鄉,父親則是跟着大伯在外地搞革命。

所以沒有人管教的毛遠志,從小就如一個“假小子”一般,每天爬高上低,那時楊開慧很是喜歡毛遠志,便給毛遠志取了一個“野妹子”的名字。

後來,因爲大革命失敗,在韶山的毛家人遭到了反動派的攻擊,還是在黨組織和鄉親們的掩護下,毛遠志跟母親王淑蘭才逃了出去。

從此,在毛遠志的印象中,她的童年生活就過得異常艱難,母親帶着她要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同時也要維持生計,最終她們只能以乞討手段謀生。

也以此當作了掩護,後來毛遠志還曾與母親一同被捕,關在了長沙陸軍監獄,那一年她才僅僅6歲,就已經嚐盡了許多苦楚。

王淑蘭

幸運的是,在紅軍的幫助下,她們順利逃脫了出來,後來繼續在各地奔波,爲革命活動拼命着,直到毛遠志16歲那年,她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來到了延安。

毛遠志對父親最多的印象,就是她一直小心翼翼收藏着照片中的那個形象,因爲父女二人幾乎都沒見過幾次,每一次都是匆匆而別,對毛遠志來說也是一個最大的遺憾。

1990年,毛遠志逝世後,他丈夫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封舊信,內容讓人淚目,竟是毛主席親自執筆所寫。

幸運的是,毛遠志在延安終於見到了大伯毛澤東,毛遠志總覺得大伯跟父親長得很相似,所以就一直忍不住盯着毛主席看個不停。

毛主席在唯一親侄女毛遠志剛到達延安的當天晚上,就帶着她一起吃了頓晚飯,眼看侄女一直盯着自己看個不停,心思細膩的毛主席知道毛遠志應該是想她父親了。

當毛遠志問出:父親去了哪裡之後,毛主席便安慰說着:“你父親去了新疆工作,那個地方很遠很遠,不過不要擔心,他會回到延安,你會見到他的。”

正是在毛主席的寬慰之下,毛遠志就將這些心事暫時擱置在了一旁,看着大伯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毛遠志也開始思考起了自己的未來,因爲從小就受到家人革命思想的影響。

所以毛遠志就直接向大伯說,她也想成爲八路軍的一員,或是到杭大去學習,聽完侄女的話語後,毛主席沒有多說什麼,把侄女給叫到身邊。

當着她的面拿出了一張紙,然後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字,毛遠志不明所以,直到大伯讓她將這幾個字都念出來。

毛遠志支支吾吾了半天,發現自己竟然一個字都不認識,毛主席並不是爲難她,而是笑着跟侄女說:“不着急,你年齡還小,先將之前落下的文化知識給學到位了,再到杭大去學習,等到你學成之後,黨組織有許多工作,都是要交給你們這些年輕人來做的。”

那時在毛遠志的眼中,毛主席不僅僅是自己的大伯,是自己的家人還是她的指明燈。所以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毛遠志很快有了學習的機會,被安排到了延安魯迅小學。

她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信任,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將小學課程全部給學完,毛遠志的努力學習,黨組織也看在眼裡。

不久之後,毛遠志就被派到了軍委二局參加工作,毛遠志沒有因爲是毛主席侄女這一特殊身份,而在工作中有任何偷懶的行爲。

反而是因爲這個身份,她必須竭盡所能做好工作,一心想着爲大伯爭光,所以那時毛遠志工作起來,是完全不知道休息的,更不知道累,有時候竟能堅持到兩三個晚上都不睡覺。

久而久之,毛遠志因爲作息不規律的原因,留下了長期頭痛的病根,但只要能爲黨組織貢獻一份力量,毛遠志覺得這就值了。

一晃眼,毛遠志來延安已經快八年的時間了,這期間,她一直有一個心事沒能放下來,那就是關於父親毛澤民爲何一直沒從新疆回來。

毛遠志想問大伯,可卻又不敢問,不管是聽到了怎樣的風聲,毛遠志心裡一直抱有着期望,就是父親總有一天是能回到延安的。

毛澤民

1990年,毛遠志逝世後,其丈夫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封舊信,這封信只留了半張,還是毛主席所寫,內容是什麼,爲何會讓人淚目呢?

毛遠志是在緣分的推動下,認識了曹全夫,二人聊得來很快就成爲了男女朋友,因爲在延安,毛遠志最親近的家人便是毛主席,於是在1945年重慶談判結束後,毛主席回到延安沒幾天的時間。

毛遠志就帶着曹全夫去拜訪了毛主席,那一天,他們就像普通的人家那般一同吃了頓飯,毛主席還特地請炊事員,給毛遠志二人做了一大碗扣肉。

毛主席瞭解了曹全夫參加革命工作已久,看起來爲人老實,便算是作爲家中的長輩,默認了二人的交往。

曹全夫

也是在這一次,因爲毛澤民的下級餘建新提了一句,毛主席才沉痛告訴侄女一件事,她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弟弟毛澤民,已經被反動派給殺了。

時隔這麼多年,毛遠志終於聽到了這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她看着大伯毛主席的眼眶中,也飽含了熱淚,毛遠志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趕忙捂住臉跑了出去,痛哭了一場。

毛遠志已經不是16歲,她成熟長大了,即使悲傷也還是振作了起來,畢竟她還有一件事要跟大伯講。

原來,毛遠志之所以帶着男友曹全夫一起來,主要是因爲他們二人,打算到東北去創建新區,那時,我黨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就開始組織了大批的幹部去東北。

毛遠志二人也早想着。要到實際工作中去鍛鍊一番,聽到毛遠志有這樣的想法和行動力,毛主席很是欣慰,多番叮囑了一下,在毛遠志離開的那天,親自看着她的身影漸行漸遠。

後來,毛遠志和曹全夫二人打算結婚了,需要有家裡的長輩點頭同意,思來想去,毛遠志打算以寫信的方式告知大伯毛主席這件事。

當毛主席收到信件之後,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提筆給二人寫了回信,表示同意他們的婚事。這封信,也是毛遠志從大伯毛澤東那裡收到的第一封信,對她來說意義重大。

所以毛遠志一直小心翼翼,收藏着這封信件,可那時二人在前往東北的路上,一直都危機重重,畢竟時不時都要通過國統區,動不動就要被搜身,曹全夫爲了安全起見,就提出了一個想法。

那就是將這封信給折成兩半,留下帶有毛遠志姓名的那部分,將毛主席留下姓名的那部分,給裁出來。

本來毛遠志是不同意這件事的,畢竟這是毛主席給她第一次寫的信件,她心裡是萬分捨不得的,可若不這樣的話,被國軍發現恐怕會惹來殺身之禍,最終爲了安全起見,毛遠志只能勉強同意。

而這封被裁了一半的信,則是由毛遠志小心翼翼收藏了將近半輩子的時間。新中國成立後,毛遠志一直低調的生活着,從不主動麻煩毛主席,害怕打擾他的工作。

反倒是毛主席一直惦念着毛遠志,在他七十壽辰的那一年,終於見到了侄女,說她怎麼這麼多年都不來看自己,還關心着毛遠志的頭疼怎麼樣了。

被大伯關心的毛遠志,自然是感動不已,後來二人聊了許多,毛主席也一再強調,讓他們不要擔心打擾自己的工作,要常寫信常來看看他。

在毛主席生病的那幾年,毛遠志時不時就會給他帶些禮物,用學習到的中醫給大伯緩解病症。當得知大伯去世的時候,毛遠志是心痛不已,一直懷着對毛主席的想念,過完了人生的最後時光。

而那封在毛遠志去世後,被她丈夫曹全夫整理遺物時發現的信,就是毛遠志寄託對毛主席懷念的承載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