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反常新聞播報殘酷事件:兩名武警殺害排長,大戰一個團追兵

1988年11月底,中央臺緊急播出了一條新聞,該新聞非常罕見且反常地達到了10分鐘,內容是“四川軍民齊心協力圍剿持槍逃犯”。

畫面中,大量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圍在一處巖洞前,有人向裡開槍,也有人往洞身處投擲手榴彈和燃燒瓶。而離洞口更遠處則圍滿了圍觀羣衆,大部分是來看熱鬧的,一家子老老少少全都來了。

從老鄉們的反應來看,現場氣氛還是比較輕鬆的,有人甚至現場兜售起了解悶的零食。

您可不要被這“和諧”的場面騙了,事實上,這起事件可怕得很。有參加了圍剿行動的戰鬥人員回憶:當時有個樂山公安局的民警抽菸時沒注意隱蔽,讓歹徒一槍打成重傷,要知道,雙方彼此間隔着近千米。

歹徒也的確不是等閒之輩,是在湖北省比武大練兵中拿到過成績的武警戰士。爲此,解放軍還特意支援了一個參加過對越作戰的偵察連。可以說,老百姓敢圍在洞口看熱鬧,頗有“無知者無畏”的意味。

情況爲何如此糟糕,我們不妨從頭講起。

1988年11月8日零點剛過,湖北省襄樊市武警某部隊戰士邵江彬、耿學傑突然踹開排長房門,在對方做出反應前用匕首將其刺死。隨後,兩人從排長身上搜出的鑰匙打開了武器庫,偷走兩把56-1摺疊式衝鋒槍和1100多顆子彈後逃離了兵營。

要說這起命案的起因,與那個年代我軍的兩個普遍存在的弊病脫不開干係。

其一,部隊對戰士的身份背景審覈不夠嚴格,甚至在許多人眼裡,部隊並不是擔負着“保家衛國”神聖使命的單位,而是走投無路時混口飯吃的最後選擇。

其二,新兵到部隊裡免不了遭老兵欺負,有些行爲還非常過分。

大家都是頭一回做人,憑啥我就得遷就你?尤其是對於那些血氣方剛的新兵小夥而言,這種狀況怕是更難忍受。可以說,上下級矛盾是激發這類事件的重要誘因之一。

在此案中,兩種情況或多或少都存在。

從資料來看,邵江彬年少時就不學無術,頑劣成性,年紀輕輕便前科累累。他報名參軍,竟然是爲了“避禍”:當時邵江彬猥褻了一個姑娘,被判入獄3年,他父母有點關係,一番運作搶先一步把他塞進了部隊,這樣警察局就不敢抓他了。

耿學傑的情況稍好一些,卻也好不到哪兒去:此人出身貧苦,不願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別的路子又實在找不到,便帶着投機心理報名入伍,希望藉此“逆天改命”。

兩人最大的區別在於,逃過一劫的邵江彬非但不痛改前非,反而愈發有恃無恐,在部隊里拉幫結派;耿學傑則老老實實兢兢業業,領導說一他絕不說二,希望用好表現引起上級重視,怎料上級非但因此認定耿學傑是個好兵,反而覺得他平平無奇,直接打發到炊事班養豬。

一開始,邵、耿二人不在一個圈子裡,彼此並不熟悉。某次意外相遇後,兩人聊天中意識到對方都對自己當下的處境不滿,頓覺相見恨晚。後來兩人經常私下裡喝酒聚餐,喝醉後就開始口無遮攔地“問候”領導。

要說千萬別惹老實人,把老實人逼急了後果更可怕。邵江彬說要報復排長和指導員,恐怕有幾成可能只是過把嘴癮,耿學傑卻當即表示入夥。邵見耿神情篤定不是在開玩笑,便與對方謀劃了起來。

1988年11月8日零時,兩人在殺死排長完成“報仇”並搶得大量武器彈藥後,立馬向四川方向逃竄——有說法稱,此舉是爲了去排指導員位於四川的老家尋仇。

案發後,警方立馬出動大量人員搜尋兩名兇犯下落,卻一時間毫無進展,原因讓人有些哭笑不得:兩人出逃時沒有換便裝,而是直接穿着制服,再加上他們還揹着槍,百姓見狀誤以爲他們是出來執行任務的,因此表現得非常和善,還有不少老鄉給他們提供住處和食物。

他們大搖大擺地一路逃進四川境內,直到1988年11月27日才暴露蹤跡。

當天上午7時許,榮縣來牟鄉皁角村有個農民在路過一處草垛時發現了兩人。經過半個多月的風餐露宿,兩人早已衣服髒亂,手上又拿着槍,這讓他們看起來更加可疑。

這位老鄉非常機靈,沒有打草驚蛇,而是趕緊將情況報告給了相關部門。隨後,當地治安辦將兩人帶回審問。怎料兩人非常默契,邵江彬趁民警一個不注意,從包裡掏出衝鋒槍四處掃射,耿學傑也掏出匕首意圖攻擊身旁的人。

好在其中有位老警察經驗豐富,反應迅速,一把按住槍並將其奪下,這纔沒有造成更大傷亡。眼見突襲爲逃跑創造了機會,兩人也不戀戰,用另一把槍邊打邊退,逃出治安辦後就近攔下一輛貨車,一腳油門揚長而去。

經過調查,警方差不多確定兇犯的目標是白巖溝,也因此鬆了口氣。

要知道,白巖溝地形崎嶇複雜,意味着兇犯不得不棄車步行,一旦如此,警方便能夠立馬建立包圍圈將二人困死在其中。更重要的是,兇犯選擇往山溝溝裡鑽,而不是混入人口密集的城鎮,這無疑幫了警方大忙。

警方相信,無論歹徒多麼狡猾兇悍,剿滅他們也只是時間問題。然而他們忽視了一點:邵江彬和耿學傑不是普通人,也不是普通的武警,此二人有着極爲出色的“業務能力”,尤其是邵江彬,曾在湖北省比武大練兵中拿到過亞軍。

如此強悍的、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戰士,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必有其合理性,而接到命令被調去參與圍剿行動的1516名戰鬥人員,恐怕想不到接下來他們將面對怎樣的噩夢。

1988年11月27日,大量武警、刑警、民警、解放軍等武裝部隊開始在白巖溝一帶集結,我方共動用各種車輛120輛;參戰人員包括武警、刑警、民警600餘人,解放軍官兵129人,其中有一個參加過對越作戰的偵查連。

經過搜查,警方確認兩名歹徒藏在一處巖洞內,武警部隊立馬展開了第一輪衝鋒:他們先用82無後坐力炮朝洞內猛轟,緊接着以警犬開道,大量武警戰士緊隨其後。怎料武警戰士剛一進入洞穴便遭受歹徒還擊,損失慘重。

走到這一步,警方終於明白了歹徒的意圖。

原來,邵江彬、耿學傑挑選的這處巖洞非常特殊,據老鄉提供的信息,洞內空間很大,四通八達便於隱蔽,且洞內巖體非常堅硬,炮彈無法造成太大破壞。人站在洞外向裡看去,裡面黑乎乎的什麼都看不見,而從洞裡向外看,洞口的情況卻十分清晰。

這樣一來,突入其中的武警戰士如同活靶子,兩人的槍法又準得離譜,別說人了,就連衝進巖洞的警犬都被盡數打死。

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拉扯中,歹徒佔盡了優勢。

武警苦攻無果,接下來換解放軍嘗試。

當地駐軍的師長親臨現場坐鎮指揮,調來一門榴彈炮對洞內直射,炸得地動山搖;隨後又讓官兵向洞內投擲大量大威力手雷,本以爲如此強度的轟炸足以消滅歹徒,怎料解放軍官兵剛一發起進攻,洞內又射出子彈,一名班長被擊中頭部殉職。

見狀,首長也急了,甚至一度打算調來武裝直升機助戰。此時天色已黑,在老鄉們的幫助下,警方在洞口架設其探照燈。

指揮人員意識到強攻無法拿下,有人靈機一動,提出“火攻”的辦法:把燃料灌進洞口,點燃大火,歹徒要麼被迫衝出來與我軍“決戰”,要麼就直接被燒死在裡面。

考慮到洞穴很大,我方調來了一切可用資源,軍警連夜架設輸油管,村民更是靠人力從山下扛着油桶往山上跑。據統計,人們先後將2000公斤汽油和525公斤柴油灌入山洞。

11月29日,噴火兵在接到命令後點燃油料,等大火撲滅後,人們果然在洞內找到兩具緊抱在一起的遺體。至此,這場圍剿行動宣告勝利,從頭到尾持續了近60小時,

援引官方刊物《人民公安》的數據:此役我軍警共打出子彈1.7萬餘發,消耗手榴彈334枚、火箭彈20枚、催淚彈13枚,甚至還有8枚毒氣彈——從中不難看出,爲剿滅兇犯,警方已經是用盡手段了。

即便如此,在這場“一個團對兩人”的一邊倒的圍剿中,我軍警共有7人陣亡、9人受傷,此外還有一名看熱鬧的老鄉中流彈身亡,可見歹徒之強悍。由此不免感嘆一句:若不是走上歪路,邵江彬、耿學傑二人將會是多麼出色的武警戰士!

此役也並非沒有積極意義,它使得我方“業餘”的一面得到暴露。

例如,在局面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我方沒能充分利用優勢,現場指揮反而下令讓武警和解放軍強行突入,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主動權。

不過,也正是這些慘痛案例的存在,才使得我國軍警有了更快速的發展。

此外,您可能會問:既然歹徒無路可逃,爲什麼不堵住洞口讓他們活活渴死餓死?這樣一來不就可以避免傷亡了嗎?

事實上,就當時形勢來看,這其中也有無奈的一面。

這起事件在當時引起了極爲惡劣的社會影響,相關部門需要用凌厲的手段展現出對這類犯罪行爲的“零容忍”,以及對羣衆生命安全負責的態度;圍而不攻以逸待勞或許更加合理,卻容易給民衆造成我軍面對歹徒“束手無策”的錯覺。但狀況正如剛纔所說:受限於那個年代我軍警建設水平的不足,這場圍剿行動纔沒能以最理想的方式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