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童「先天齒列異常」長一口亂牙! 醫曝「咬合不正」3因素

▲醫師提醒,若有齒列不正的問題,要及早就醫診斷。(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11歲的小茹齒列先天發育異常,從小就咬合不良,雖然能正常飲食,也不影響說話,但是長得一口亂牙,被媽媽帶來臺北慈濟醫院齒齶矯正科評估。醫師診斷髮現小茹的牙齒不只亂,還有先天缺牙與阻生齒;而爲了評估矯正問題,可大致將咬合不正的病因歸類爲特定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三項。

臺北慈濟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陳宜宏指出,兒童大約從6歲開始進入換牙期,這時會乳牙掉落並長出恆牙,許多家長會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齒列不正的問題,而咬合不正的原因通常是由多個因素造成且有複雜的交互作用,進而影響正常齒齶的生長與發展。

其中先天缺牙即屬於特定因素之一,戽斗與長臉型易受遺傳影響,後天不良習慣等環境因素如「長期吸奶嘴、吸手指、鼻塞張口呼吸」則可能造成上齶窄弓或影響臉型。

咬合不正可簡述爲三類,第一類爲正常咬合但牙齒排列不整齊,佔五成以上,第二類常見於上門齒暴牙或小下巴,戽斗可能爲第三類。而不同人種的咬合不正特徵也不一樣,第二類在北歐白種人的盛行率較高,戽斗則在亞洲族羣較多。

陳宜宏提醒,在混和齒列時期接受矯正治療的小朋友因爲要等待換牙,有時得分階段進行,且每位小朋友的嚴重程度、配合能力、爸媽對治療的態度皆不同,因此很難斷言早期矯正一定會成功或失敗,在治療上,醫師則會視狀況給予個別化建議,早期矯正除了能提升自信心,也可以降低第二階段矯正的困難度,但因爲咬合異常的病因複雜,生長髮育的變化也不可預測,所以不同醫師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