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PMI出爐,最新解讀!
中國基金報記者 嘉合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49.5%,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降至收縮區間;同時,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爲50.6%和50.7%,分別比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與1.3個百分點,但均高於臨界點。
專家認爲,10月份,受“十一”節假日和節前部分需求提前釋放等因素影響,製造業PMI景氣水平有所回落。不過,整體來看,經濟向常態迴歸仍是大趨勢,在宏觀政策支持下,製造業企業對經濟復甦前景仍保持樂觀預期。
10月製造業PMI降至49.5%
對於10月份的PMI數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給予表示:
10月份,生產指數保持擴張,但需求有所回落。趙慶河指出,受9月份較高基數和10月份工作日減少等因素影響,10月的生產指數爲50.9%,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仍高於臨界點,製造業企業生產景氣水平保持擴張。從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均高於55.0%,相關行業生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10月,新訂單指數爲49.5%,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不過,從重點行業看,裝備製造業和消費品行業新訂單指數分別爲52.2%和51.8%,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市場需求持續恢復。
同時,市場預期穩定向好,連續四個月處於較高景氣區間。10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爲55.6%,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製造業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穩定。
大型企業PMI爲50.7%,持續位於擴張區間,特別是其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於臨界點;不過,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爲48.7%和47.9%,比上月下降0.9和0.1個百分點,景氣水平有所回落。
此外,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和市場需求回落等因素影響,10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爲52.6%和47.7%,比上月下降6.8和5.8個百分點。
非製造業PMI仍保持擴張區間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非製造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58.1%,其中建築業和服務業分別爲61.4%和57.5%,均位於高景氣度區間。
具體來看,10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0.1%,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但在“十一”節日效應帶動下,與居民旅遊出行和消費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住宿、餐飲、生態保護及公共設施管理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於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業務總量較快增長。
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雖較上月下降2.7個百分點,但仍在53.5%,連續3個月在53%以上,顯示建築業保持適度較快增長。同時,與基礎建設相關的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3個月穩定在57%以上,新訂單指數環比升幅超過2個百分點,升至50%以上,顯示基礎建設投資穩定發力,相關活動保持活躍。
市場建議穩經濟政策仍需發力
對於10月PMI等數據,市場普遍認爲,當前雖有季節性因素影響,但需求不足矛盾仍突出。
紅塔證券宏觀研究員楊欣指出,在內需上,10月製造業新訂單指數爲49.5%,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過去5年同期平均下降0.9個百分點,內需主要是季節性的波動。
外需上,製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爲46.8%,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過去5年同期平均下降0.2個百分點,外需下滑幅度大於季節性水平。
同時,趙慶河也指出,從製造業來看,調查結果顯示,紡織、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高耗能行業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佔比均超過六成。
在市場普遍看來,當前經濟修復成果仍需穩固。經濟學家、經觀未來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全球貿易投資仍在低位,外需或將持續承壓。外需走弱則更需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民企投資、居民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內需中,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是就業的函數,就業是企業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函數。只有民營企業投資發展預期提振,經濟才能實現內生性復甦。”張奧平稱。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表示,數據反映國家統計局對三季度經濟表現的判斷,即“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顯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接下來仍要立足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着力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確保已出臺政策落實顯效。
張奧平預計,在政策面加力銜接今明兩年穩增長的情況下,未來經濟整體活力將好於今年二、三季度。“市場主體也應更加樂觀,不應陷在以過去看未來的線性外推式邏輯陷阱中,積極佈局遠期機遇。”
非製造業的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58.1%,其中建築業和服務業分別爲61.4%和57.5%,均位於高景氣度區間。
製造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爲55.6%,較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是除了產成品庫存之外,唯一環比增加的分項指標,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更是環比提高了0.6個百分點,製造業企業對未來有着樂觀預期。
最後進行一個總結,10月PMI的多項指標都出現回落,一方面是季節性的波動,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前需求偏弱,經濟修復成果還需穩固。不過,企業對於未來保持樂觀預期是非常積極的信號,後續隨着各項擴內需、穩外貿政策逐步生效,經濟內生動能將穩步增強。
編輯:小茉
審覈:木魚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